近日,第82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天津举办,吸引了数万名观众前来参观。
展会上,一场交流会吸引了现场众多观众的驻足围观,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数学教研员谭念君,以“探索区域教研新样态——数字化转型下的课例研究”为题,向观众分享了数字化教研经验,共同研讨数字化教育的新发展。
课例研究促进教师成长
在交流会上,谭老师介绍了教育部的相关政策,“要以探索新方法新技术为重点,来不断提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水平。”她对政策深感认同。
同时,谭老师强调了课例研究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课堂上,课例研究是教育研究的微缩盆景,能够磨炼教师的反思决策能力、增长实践经验的行动理论,从而提高一线教师的专业水平。”
数字化课例研究三步曲
针对传统课例研究的困境,谭老师在现场分享了他们高效开展数字化课例研究的经验。
“我们的课例研究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教者独立钻研教材,独立备课,独立进行试教。”谭老师介绍。
没有教师同伴的帮助与专家指导,执教者如何从试教中得到反馈,从而调整课堂?谭老师解释,执教者在第一次试教时,通过希沃课堂智能反馈系统,可以获取师生对话、课堂互动、新课标落实等方面的AI课堂建议,这就相当于给每位老师配备了一个“专属教研员”,极大地提高教师自我诊断和自主改进的效率。
第二步,是集体观课议课环节。他们会将一堂课细分为若干部分,通过对每个细节仔细打磨,将教研做到极致。因此,该环节也被他们称为“致格研课”。
那么,要如何进行致格研课呢?谭老师分享道,在引入课堂智能反馈系统和听评课系统后,在现场或异地听课的老师可以及时上传听课感受,提高研讨效率。在课后,课堂智能反馈系统会自动生成课堂实录报告,还原学生参与度、互动频次等课堂基础数据,老师只需点击某一数据,系统便自动显示对应的教师提问,方便老师们精准复盘、深度研讨。随后,他们将逐条回溯在线听课意见,集体开展基于数据循证的致格研课。
“自从运用课堂智能反馈系统,教师也能享受医生的待遇,就像医生先给病人验血、照片子、做化验,然后拿着检查报告,结合自己的专业水平分辨是什么病,再开处方。”谭老师称赞道。
第三步,执教者根据研讨的意见调整教学设计再次上课,反复循环第二、第三步,形成良性闭环,助力高质量教研体系的构建。
数字化课例研究收获硕果
今年4月以来,雨湖区携手希沃开展了系列数字化课例研究活动,成为全国首个课堂智能反馈系统应用示范区,推动数字化技术在教学教研中的应用,为其他区域提供了具有学习性、可复制借鉴的教学经验。并且,通过数字化课例研究活动,雨湖区还提出“数学教学要有‘人’的意义”,形成了学科味、思维味、文化味的“三味课堂”教学主张。
“我们不仅享受了课堂智能反馈系统给课例研究带来的便利;教研员、一线老师们也会根据自身需要,为希沃提供改进建议,共同打磨数字化教研工具。”谭老师在现场表示。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下,区域数字化教研已呈现新样态,可以期待雨湖区的教研工作将更科学、更细致、更极致地开展。我们也希望,谭老师的分享能启发更多地区的学校,未来能够助力到更多的教师队伍,共绘教育数字化的新蓝图。
注:本文为企业发布的推广文案,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