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报告还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也明确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而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的多媒体电子设备,却多次因为学生视力被推向风口浪尖。近期,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教育部颁布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方案一经发布,网络上诸如“教育部禁止使用平板教学”等曲解政策的片面言辞便随之涌现。今日,我们便借征询意见稿的契机,理性审视多媒体教学电子产品与视力之间的“恩怨情仇”。
解读: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开展达标专向检查
征求意见稿指出,防控近视需要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关于教学电子产品的正确使用,方案中有多处提及。
首先是在学校方面的行动要求中明确: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合理使用”、“规范使用”、“养成良好习惯”等是征求意见稿对教学电子产品的明确指示,绝非“不用”、“禁用”等偏颇之言。
此外,在有关部门教育部的行动要求中指出:会同有关部门坚决治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每年对校外培训机构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配备、电子产品等达标情况开展全覆盖专项检查。我们看到,这里提到了“电子产品达标的专项检查”,征求意见稿显然也把教育装备的产品质量摆到了重要的管控位置。严格的教育装备采购标准,能够保障设备质量、安全等各项指标合格,为师生日常使用健康上一道防护锁。
理性:时代所趋,切勿“因噎废食”
除了对征求意见稿的正确解读,我们需要理性认识的是,正如前文所言,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可以说,在信息技术日渐发达的今日,教育信息化如大河向海、时间向前,不可逆转。
教育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数字校园环境建设,而数字校园环境建设必然离不开多媒体电子设备的应用。在“三通两平台”中,我们无法脱离投影、交互智能平板等交互显示设备谈“优质资源班班通”,没有学生终端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也将成空谈……多媒体电子设备将会成为今日,以至未来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九十年代,当彩色电视机风靡国内进入千家万户时,人们在享受它给生活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担忧其对孩子视力的影响。但人们不会拒绝电视,而是父母引导孩子看电视的合理时间和距离,企业逐步改良技术提高电视护眼性能。很快,聪明的人们便在娱乐和视力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同样,当智能手机疾雨暴风般入侵国人生活时,“低头族”、“手机控”等随之出现。但依然没有人会说摈弃手机,回到“车马慢、书信远”的古老通信时代,而是理性地倡导合理使用手机。
而对于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人们不可能忽视:是它们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填鸭式、满堂灌”的呆板课堂模式,为中国教育注入了新活力;是它们的“牵桥搭线”,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城市的优质教学资源,享受平等教育;是它们的助力,把孩子们带到更浩瀚的知识海洋,打开更广阔的视野……在教育改革中,投影、交互智能平板、学生平板等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怎么算,都称得上是“头等功臣”,却为何屡次被冠以“视力杀手”等骂名,闹得人心惶惶?
俗话说:一把刀可以切菜,可以行凶,也可以雕琢玉器。工具本无罪,而征求意见稿的颁布,在给家长、学校等各方面提出要求的同时,其实也为担忧孩子视力的家长打了一针强心剂——国家教育部门已经开始高度重视信息时代下儿童青少年的视力保护问题,并组织全社会参与到监管的行动当中来。
建议:正规采购,加强管控
从国家推出教育信息化建设十年规划至今,交互智能平板、学生平板等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也已经从十年前的新兴技术,变成了如今技术成熟、万千教室在用的教育信息化设备。
科技的汹涌浪潮我们无法阻挡,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未来,多媒体电子教学产品采购和使用都必须将健康、安全放在首位。
一方面,采购部门需从源头把控设备的标准合规,抵制恶意竞价的“三无产品”,选择正规、高质量的产品,为师生创造健康的信息化教学条件。
另一方面,加强管控。尤其是对学生终端的管控,应采用具备完善管控功能的学生终端产品,方便管控学生的使用时长、上网行为,避免学生长时间盯屏、借用学习设备玩游戏等,保证合理使用。同时建议教室中的显示大屏设置定时息屏,创造用眼休息时间。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
当然,也正如意见征询稿所言,防控近视需要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