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2017两会高端访谈《企业家说》,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分享感触与观点。
海信智能交通不是APP地图,是"交警"
节目伊始,主持人表示,两会期间周董一句话引发强烈反响,这句话就是"北京的交通拥堵,海信可以解决",周董很认真地说道:"原话是这样讲的,记者问我北京的交通拥堵能解决吗?我说能。"
海信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自信解决北京的交通拥堵?周董介绍,海信做智能交通已经有十几年,期间积累了许多技术和知识产权,在中国已有100多个城市使用了海信的智能交通,其中,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大城市就有28个。不仅如此,海信的智能交通已经8年全国第一,该领域的中国国家和行业标准有31部,其中18部是海信牵头制定的。海信智能交通提供的是整体解决方案,其核心价值不是告诉大家什么地方拥堵了,而是把这个拥堵解决掉,很快得到疏通,拥堵很严重的情况下,20分钟就将其疏通开。
"路不能无限地建,车辆的数量却在快速增长,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想办法在有限的道路资源上把拥堵解决掉。"周董表示,海信智能交通起步于中国的智能交通完全是由国外企业垄断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主开发,使得中国智能交通的建设投资减少了三分之二。
海信智能交通的例子,说明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产业方向调整、经济转型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产业转型关键靠人才
周董认为,产业转型最重要的是要下决心在研发上做好。
说起对企业转型的建议,周董简洁地说道:好好重视人才、好好引进人才、好好激励人才。
周董表示,谁也不可能所有领域都精通,但如果能把相关的人才吸引到身边,能够为企业提出许多好建议,会帮你找到应该调整结构的方向,作为领导者应该有能力把大家的建议选择出来。如果没有人才基础就无从选择。海信在产业转型中自己的人力使用得比较好的同时也在不断引进人才,实际在产业与人才上都做了加法。
海信未来增长的大头在海外
谈到"走出去",周董表示,海信近几年一直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从战略的定位上也很清晰,海信未来增长的大头在海外,去年出口额达35亿美元,今年估计还会有20%左右的增长,"走出去"是很现实并且在战略方面对中国企业很正确的决定。
如今,在澳洲海信电视、冰箱是前两位;在美国年销售额约10亿美金;在南非,海信的电视、冰箱排在市场第一或第二位,海信在南非的家电工厂是非洲大陆最大的工厂。海信在北美收购夏普后的墨西哥工厂,效率成倍提高、产量成倍增长。
研发的根本追求是消费者喜欢的差异化
在诸多的经营战略中,海信上下有高度统一认识的就是技术立企,海信把技术看的很重,这也是消费者认可海信、回报海信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中国的电视模组全部依赖进口的时候,海信坚持自己来做。只有自己做才能把一个产品的主要功能自己来定义。在中国的行业没有电视芯片的时候,海信自己做电视芯片,因为只有做了芯片才能定义出差异化的产品。拥有技术才能做出来消费者喜欢的差异化,研发的根本追求是消费者喜欢的差异化。
技术是做强海信手机的信心
访谈中提到海信手机,周董直言不讳:"这是我觉得很心痛的一件事"。周董表示,海信的研发力量很好,但在营销上做得很不好,这两年在反思这件事,在做调整。"海信有一支非常好的研发队伍,这是海信做手机的资本,这是海信手机能做起来的理由。在近期我们也做了比较大的调整,更好的把海信手机的技术实力在市场上表达出来,我相信海信的手机一定会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