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最大数字书法教室在河北省宁晋北新艺术小学建成并投入使用。该教室配备224套交互式数字临摹台,可供两百多名学生同时进行书法教学互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数字书法教室。(见8月28日的人民网)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家要求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但学校书法教学设备落后,书法师资缺乏。在此背景下,建最大数字书法教室,引入智云数字书法教学系统,把现代科技引入传统书法教学中,既可解决教学设备落后和书法师资紧缺问题,也可大大提升教学互动效果。
当然,并非各地都能建这么大的书法教室,特别是基层县市、乡镇中小学,所以,它的象征意义十分巨大,至少告诉我们:应当让书法教育进课堂。因为时下一些中小学并未开设书法课,有的虽开设了,一周没有一节课,还常常被其他文化课占用,导致—些中小学生的规范书写能力不断下降,“提笔忘字”在大学生中也是普遍现象。特别是随时电脑时代的普及,大学生进入“无手写”时代,必然导致大学生书写正确率下降。殊不知,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工具。小小汉字浓缩着一个个历史典故,其横平竖直体现着民族的风骨,撇捺之间展示着悠悠华夏的文明。特别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书法艺术,具有其独特的美育功能,能给人以美感体验。练习好书法,有利于静心养性,一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仅能陶治情操、净化心灵,培养健康高雅的情趣,还能增强人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培养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其实,书法承载着整个大中华的文化和文明史,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和气节,书法的延续往往是通过一代代的传授与学习得以实现的。所以,必须让书法教育进课堂,从娃娃抓起。因为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和良好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及时开展书法教育,正切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的文艺瑰宝和文化遗产的需要。只有让书法教育进课堂,才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给民族文化“补钙”,保护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就需要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把书法教育当作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在学校和老师中进行考核,以敦促书法教育进课堂成为常态,从而防止书法沦落为“失落的文明”。毕竟,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发扬光大,关键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而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练好硬笔书法,学习好书法艺术,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是对民族文化应有的尊重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