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网 您好,欢迎来教育装备网!
北京华文众合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华文众合科技有限公司
钻石8
关注度:2029377 活跃度:1408
首页 | 企业简介 | 资质荣誉 | 企业动态 | 产品中心 | 商机 | 求购 | 技术中心 | 成功案例 | 诚聘英才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装备展
当前位置: 专区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企业动态  
向大凤董事长陪同中国国家画院“长江主题美术创作”考察团走进湖北恩施
发布时间:2023-08-22  关注度:1011   
分享到:
更多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   &  华文众合

走进湖北恩施

中国国家画院“长江主题美术创作项目”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如何从大自然中汲取书法创作的灵感和智慧?近日,华文众合携手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书法写生活动,考察团走进湖北恩施,到大山深处采风访碑,开启书法学习及创新之路。

6月12日至17日,向大凤董事长陪同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所长魏广君带队的中国国家画院“长江主题美术创作项目”考察团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沿长江流域开展采风调研活动。考察团成员还有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洪厚甜、谢小铨及艺术家魏杰、蔡大礼、王东声、赵际芳、梅跃辉、唐朝轶等。

考察团从出发就带着一个命题,即:书法篆刻应该如何写生?在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看来应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向外求,一个是向内求。

向外求

从画室、书斋走到长江边

走到深山最基层的生活里

考察团一行足迹走过恩施州的巴东县、建始县、鹤峰县,既感受到长江、清江的碧波荡漾,走进山川峡谷腹地,领略大自然的磅礴瑰丽,更深入到田间村头、大山深处,感受土家族、苗族、布依族等民族的人文风俗和廪君文化的非遗传统,并在深山院落内开了一个特别的党会;走进博物馆采风访碑,获取诸多启迪。

巴东水布垭镇三里城哨棚顶

非遗保护展演

考察团一行行船在清江

清江风光,在“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高效运行下,巴东境内长江和清江水质连续几年保持Ⅱ类水质。

清江上的人文风情

巴东,这片被称为“三峡秘境”的净土,以自己的方式滋养着每一位来此处寻访的艺术家。长江沿岸的秀美风光,巴东的风土人情,陶冶了心性,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土家族始祖廪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和当代土家人的坚韧不拔。

巴东县庆祝恩施州建州40周年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演现场

考察团一行参观水布垭水利枢纽

考察团一行徒步“绝壁天河”

长江流域几千年来无数文化积累沉淀为今天的面貌,这些文化都可以与书法创作紧密相连。令人惊奇的自然风貌、当地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下所创造出来的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迸发出的蓬勃生命力,都会成为滋养艺术的源泉。

向内求

培养品格、锻炼意志、开阔心胸

自我的修炼、自我的挑战

对山川风物的观察,对刻石摩崖的参访,是书法学习及创新的必由之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绘画如此,书法亦是如此。

考察团一行参观深入农家地头考察调研

考察团一行在一家农家小院内召开了党组织生活会

考察团一行在参观苗族、土家族自治州博物馆

当自然之景,过目成感官之影,入心合情感之像,出手化笔墨之意,考察团一行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当地文化中。

众家谈

       魏广君:1990年,随黄思源先生在重庆开美术选题和图书订货会,我们走访了川美和西南大学的几位教授。适徐无闻先生不在渝,有点遗憾。后蒙毛峰先生接待及指点,我自重庆乘船游三峡,一缘及今常常感念。大概是三天两夜到了宜昌,可惜沿途景色今大多不记得了,倒是闷热的舱室中,与北京王勇兄及四位日本游客下象棋的印象稍存若许。2023年6月12日,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13位同仁到达恩施巴东县水布垭镇。次日,一行乘船行于清江上,雄秀绮丽的景色让人心中产生一种欲抚还休的颤动,几欲施诸笔墨与之触碰一番,这种强烈的讶异感随着江畔景物的迅速变换而转移,无奈之余且将这方沉静的江水风物置于心下,留念于远方。后至土家族发源地的三里城,山崖上一簇簇的白云看到了我们,陡然奔腾而来。大开的云阵抱拥着大家和草木岩石,在云崖之巅游来荡去。于是在一种天人合一的惊心动魄中、在一种感惠徇知欢娱的况味中,渐渐体味到致中和的境界。“地心谷”曼妙的云,不断明灭变幻着远山近水:翠绿如滴,云覆之则苍。举望眼寻隙云外,只见藏青藏蓝的天穹,干干净净。我亦愿望心思能安于圆融的云海,干干净净。感怀之外,诗情落于书法写生采风的理路中,无论是莫名的高歌和沉吟的低唱,还是感情达物的悲悯和激昂的愤郁,皆可循之于道吧。

洪厚甜:此次采风写生是响应中国国家画院“长江主题美术创作项目”的号召,书法篆刻所一行来到位于长江中上游的巴东地区。这次我们来也正值“巴东县廪君文化研究座谈会”期间,我们看到了当地人民对文化的热爱,他们把非遗文化作为一个主题做出了自己的理解,奉献出自己的时间去创作、排练。虽然可能经验不足或水平不是那么高,但这也足够引起我们的思考。艺术走到人民群众中去不是降低艺术标准去做一种迎合,文化的建设不是要消解它的经典意义,而是要让大家的生活中充满了经典,重新塑造经典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新征程中的一座丰碑,滋润大众的心灵。


这次我们走出来直接住到当地人家里面,这种经验很可贵也很感人。我们所到的山区相对来说比较闭塞,但这里有那么多人走出大山又用所学反哺自己的家乡土地,这是一种很淳朴、也很崇高的人文精神,而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书法家的难难在笔墨要有生活、要有灵魂、还要有引领,要于无声处听惊雷。这也是我每次采风对自己的要求。

谢小铨:书画同源,书法需要写生吗?《新唐书》载“旭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也曾说“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里说张旭“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李阳冰也有过类似描述:“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常;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让周旋之体;于须眉口鼻,得喜怒舒惨之分;于虫草禽兽,得屈伸飞动之理……”。他认为万物情状都可入书的。怀素自称“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又遇壁坼之路,一一自然”。中国书史,法帖之外,碑刻摩崖名迹遗存众多,清乾嘉之际,碑学骤兴,访碑之风盛行,书风一改颓势。所以,对山川风物的观察,对刻石摩崖的参访,是书法学习及创新的必由之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绘画如此,书法亦是如此。书法篆刻所艺术家们深入长江流域腹地湖北恩施,在壮美河山中体验新时代发展之磅礴气象,在长江流域众多文化遗迹中感受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生生不息的精力量,深深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文化的高度重视的远见卓识。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也必须是我们艺术家倾情讴歌的对象。

魏杰:长江隆隆惊雷鸣饮血茹毛唤醒五千年一瞬飞鸿启蒙滔滔奔向东孕育万千英雄再唱一曲中国梦静听滚滚狮吼声震响无尽天穹必染更美中国虹如龙

蔡大礼:此次随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同仁到湖北恩施采风,行程五天,收获颇丰。感觉 最触动自己的东西有几点: 一是历史与人文,恩施是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地区,有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此行正巧与当地举办的“巴东县廪君文化研究座谈会”同期,通过参与活动和阅读相关资料,对中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对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历史进程有了更加丰富直观的感受。二是深入当地生活,饱览山川美景,在水布亚三里城的日子,给我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三是采风访碑,在恩施博物馆得见《(东汉)元和四年刻石》,有“元和四年”纪年,全是早期汉隶形象,无波磔,字形古拙,态度潇洒,章法自然错落,且存字过百,实可称汉隶精品,特别值得关注与学习。

王东声:不能身临其境,便不会有此时此刻的现场感,不会有切身的体验与感知。巴东几日,雨雾阴晴,晨晖落照,一个都不能少。碧翠的景致,清透的呼吸,质朴的风土人情,体会尤深。云雾升腾的哨棚顶,清洁碧透的清江水,难以置信的地心瀑布,落差极大的水布垭大坝,鬼斧神工的天然城墙,山顶俯瞰的十字江,以及曲曲弯弯山路深处的向府大屋,一切一切,都那么令人难忘。巴东位于长江流域,有“三峡秘境”之称。真是名不虚传。几天来,更多的是在游走和感受——中国画观景写画所谓“目视心记”,恰恰符合我的个人写生观和图绘概念。空闲不多,只是回到住处涂抹,得小画7件,尺幅不大,却是很好的体验和纪念。
赵际芳:6月12日傍晚,我随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一行十余人到达湖北恩施州巴东县水布垭镇,开始了“长江主题美术创作项目”的考察。不走出去,永远不知道真实的世界和想象之中的差距,也永远无法理解古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谛。工作这么多年,竟然第一次到湖北出差。本来以为夏日的湖北是闷热难耐的,结果六天的考察竟然大多是在凉风习习中度过的;本来以为恩施只有自然风光,没想到在恩施州博物馆里竟然看到了东汉早期的《(东汉)元和四年刻石》,一时间令大家兴奋不已。该刻石考古出土于2003年,但由于缺少好版本的拓片与高清原石照片,加上当地博物馆并没有太多重视,导致了此刻石鲜有人知晓,甚至博物馆中对此刻石的标签竟然是《东汉税氏墓志铭》。该刻石记载的是东汉元和四年(公元87年)秭归的税少卿、税少阳买地造冢之事。其书法风格与《莱子侯刻石》(公元15年)、《何君阁道刻石》(公元57年)、《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公元63年)、《大吉山买地记》(公元76年)、《任城王墓黄肠石题刻》(公元101年以前)等早期汉代隶书风格比较接近,无波磔笔画,字形开张,率意自然。《(东汉)元和四年刻石》出土于湖北巴东,位于汉江中下游,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该刻石是目前为止三峡地区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刻石,极具历史简直与艺术价值,应该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重视。通过此次考察,除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还现场目睹了一块东汉早期隶书刻石,幸甚至哉!
梅跃辉:长江孕育了丰厚的长江流域文化,其宏伟雄阔并非一己之能,而是汇聚众多支流形成的,正所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对于书法创作研究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清江是组成长江的重要支流,自西向东横贯恩施州八百余里,巴东段是清江最美、最入画的河段之一,峡江两岸层峦耸翠、奇峰嵯峨,船行江中,大有“万峰磅礴一江通,锁钥荆襄气势雄”的诗境。这次考察不仅领略了长江沿岸的秀美风光,陶冶了心性,体验了巴东的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还体味了土家族始祖廪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和当代土家人的坚韧不拔。三里城险绝的崖壁人爬上去都异常困难,但勤劳勇敢的巴东人民硬是在没有机械辅助的条件下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在峭壁上人工凿出来了30公里的绝壁天河,堪称巴东的“红旗渠”,这种敢想、敢干、奋勇拼搏的进取精神激励着我和同行者,我要把这种精神融入到以后的学习、工作和创作中去,创作更多反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作品。
书法纵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接面对自然写生,但对于自然的观察和体味一直是推动书法发展的重要源动力。张怀瓘论书就以“自然”为本,认为草书要“同自然之功,物类其形,得造化之理”。古人对于书法技法的理解也大都源于对自然的体悟,张旭看公主与担夫争道而悟笔法,观公孙大娘剑器舞而得其神;怀素“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黄庭坚也从船夫荡桨悟用笔。师法自然、妙造自然自古就是人们体悟书法技法的重要方式,以此体察自然物象与书法之间的关系,追寻书法的生动意象。对书法的欣赏也注重创作状态与自然的相通,对于书法的评述也以丰富的自然物象相类比,如释亚栖自评“若飞鸟出林,惊草入蛇”;杨泉评草书“乍杨柳而奋发,似龙凤之腾仪。应神灵之变化,像日月之盈亏”;《书仪》也说草书“或烟收雾合,或电击星流,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相关书法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论述不胜枚举,足见体悟自然对书法学习和创作的重要。书斋和自然是两种完全不同书写的环境,山川的雄阔、崖壁的险绝才能孕育出与之相应的摩崖石刻,摩崖石刻的古拙朴厚、奇逸险峻是沉浸在书斋所不能书就的,长期浸淫于书斋的闲情逸致,往往会限制书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书法也需要经常走出去体验自然、感悟美好、开阔胸襟。《(东汉)元和四年刻石》是本次考察的意外发现,让大家喜出望外,如获至宝。虽为东汉石刻,但与东汉隶书完全不同,从风格上来看更接近于早期隶书状态,点画泯除了东汉隶书的蚕头燕尾,全以篆书用笔行之,诚如钱泳所述“汉人以篆法作隶”。通篇采用满密的章法,结体造型不像汉碑那样以字为单位,而是把单字的结体作为章法的局部来造型,依据每字字形的特点采用穿插避让、错落收放等手法组合在一起,形成丰茂的整体,这种布局既增强了作品的整体性,又充分发挥了每字的造型潜能,给我的创作带来诸多启发。能一睹此刻的风采便不需此行,更何况不止于此。
唐朝轶:此次恩施采风之行,感触颇深,受益良多。以前采风去过很多地方,唯独荊楚之地去之甚少,恩施州位于湖北的西南,与湘、渝接壤,境内风光秀美、气候宜人,生态自然环境极佳。此行主要考察了位于长江支流清江中游的水布亚镇沿线山川风物,体验了土家族祖先廪君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参观遗存的商周青铜器皿以及《(东汉)元和四年刻石》等,领略了商周秦汉时期长江流域中上游一带的灿烂文明。作为一位四川人,一直有个愿望,像李白、东坡一样乘船一路行吟出夔门。此行沿清江溯流而上,沿岸山势奇伟,重岩叠嶂,风光旖丽,亦算是了吾夙愿。四川古称巴蜀,巴东之地正是巴文化之发源处,巴楚、巴蜀文化交汇,此行亦是对长江流域文明的溯源,于我意义重大。张璪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创作既要师法自然,到自然中去写生,“搜尽奇峰打草稿”,用画笔记录下各地的山川景致,更要提升艺术家内在的修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法家的写生则更多是得心源的过程。书法是一门抽象的艺术,承载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乃中国写意精神的最佳体现,可以说是写意之尤。黄宾虹先生经常外出写生,他每到一处,只是简单的用线条勾勒出眼前山川地貌之大势,就如书写汉字一样,把其中疏密收放、阴阳向背的内在关系表现出来即可。他的写生实际就是一种将外在自然形象转化成内心审美体验的过程,所以书法家的写生更多是从山川自然中去体悟笔法与章法,如怀素观夏云多奇峰悟得草书的章法,黄庭坚观船夫荡浆悟得笔法,还有书法用笔讲求的“印印泥”“屋漏痕”等无不是从自然生活体察中所得。


畅怀款叙

华文众合董事长向大凤

老家,是让每个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三里城,是我的老家,也是八百万土家儿女心中的圣山。小时候生活在村里,并没觉得家乡有多特别,甚至30岁之前也没有专门去“欣赏”一下我们村的全貌,更没有去游览我们村里各个“景点”,只是和其他村民一样,觉得“三里城”这个村的名字有些特别,并在内心深处隐隐觉得有点莫名的自豪感。

直到我们水布垭镇初中的郑国晋校长的一篇论文出现。这篇论文论证了三里城村是土家族的发源地,引起了网络热议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从那时起,我认真地对我们村进行了“旅游”和品味,感受《水经注》所记载的“独立峻绝”,慨叹天然城墙的鬼斧神工,回味“四十八步上金殿”的凄美传说,在云海中眺望玉带般的大美清江,在清江上仰望雄美壮观的五兄弟山,还有那世界少有的十字江、悬崖峭壁上的“绝壁天河”......

当我把这些分享给见多识广、才华横溢的魏广君老师时,他难以置信:这么多美景竟然是在一个村里!

恰逢政府组织“廪君文化座谈会”,该座谈会对于“三里城是土家发源地”这一结论是标志性的学术会议,意义重大。经协调沟通,邀请中国国家画院专家考察团在这期间来到恩施、来到巴东、来到水布垭镇、来到我们三里城村,终于成行!中国国家画院的各位专家的到来为本次会议赋能,为我们家乡赋能!

感谢徐涟院长、魏广君所长及各位业内顶级的书画家一行19人来到我美丽的家乡采风,为我家乡赋能!

通过本次采风调研活动,不仅能够饱览山川美景,深入了解恩施文化,更是能够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与智慧。中国书法文化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如何将书法文化弘扬与传承下去,离不开传统书法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书法专业上学习与创新,智能装备上研发与进步,华文众合将秉持“传承者、奋斗者、匠心者、创新者”的精神,在智慧书法的道路上赓续前行。

联系方式 详细
行业协会会员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员
证书编号
004094
会员编码
11010243
教育装备网VIP会员
会员年限:8年会员
网证编号: GX-Mem-Z-170323-428
所属地区: 直辖市,北京
联 系 人: 陈先生
联系电话: 400-800-2890
传  真: 010-57528189
公司网站: http://www.huawen.cn
电子邮件: bd@huawen.cn
邮政编码: 102628
联系地址: 北京市大兴区金苑路23号文化都汇4号楼10层
 
在线留言

行业协会会员 教备网钻石会员
友情链接  
华文众合
华文众合微博
教育装备网
二维码  

北京华文众合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书法教学系统、数字书法教室、智云数字书法教室、华文众合数字书法

技术支持:教育装备网 Copyright 2001- Ceie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B2-20090011号 皖公网安备 34019202000547号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教育装备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