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国鹭岛厦门最大的书法广场上古今中外书法家的书丹碑刻点缀其间,星灿其内,煌煌大观,形成了一个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书法长廊。而其中特别让人感触的是《悲欣交集》,这幅弘一大师的人生绝笔。
若断若连的墨线,像是暮秋将枯的寒树,又如同初春滋生的柔枝,虬曲而无劲,柔弱却有骨,如此沉重,却又如此空灵,仿佛只有挣扎与安宁同时被涂抹在一张纸上,才能造就这般既相互对抗,又彼此成就的墨迹。如果不是存心谄媚或是贬低,而是以最诚挚的眼睛去观看这四个字“悲欣交集”的话,不得不承认,美与丑这两个字,在这四个字的面前,已经失去了原本的用途。
弘一法师手写绝笔
华文众合特别邀请福建厦门市文联副主席、著名书法家王元带领大家探寻弘一大师“绝笔”——《悲欣交集》背后的人生境界。王元解读道,这是大师用书法画出来的对生命的感悟,从太极练气息的角度来看四个字的结构,正好形成了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一种非常圆满的境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相信这首歌没有人会觉得陌生,旋律悠扬,词境古典。这首歌的词作者便是才华横溢的律宗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1918年8月19日出家,法名演音,即佛教中赫赫有名的弘一大师,晚号晚晴老人。他是一个传奇,一个不能错过,不得不读的人。“半世繁华,半世僧”,他是入世的才子,也是出世的高僧。他的前半生,繁华旖旎,是风流富贵的翩翩公子,是无所不精的留洋才子,是戏剧演员、是艺术家……万众瞩目、享尽风光。他的后半生,“以戒为师”,淡泊无求,一双破布鞋,一条旧毛巾,一领衲衣,褴褛不堪,了寂无色,却供养出了更超然禅意的花枝。
人生本是修行,从俗世,到禅门,从身外,到心间,他从“戒”中领悟。他开创了中国无数个第一,在从事的每一个领域都做到了极致,音乐上,他被誉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启蒙者,是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中国人,一首亲自填词的《送别》,传唱百年,经久不衰,家喻户晓。绘画上,他堪称中国现代美术之先驱;戏剧上,他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篆刻上,他是西泠印社的早期成员;教育上,他培养出潘天寿、丰子恺、刘质平、曹聚仁等一大批名扬天下的艺术家。在书法艺术上,他的成就也为世人所瞩目。他的书法早期脱胎魏碑,笔势开张,逸宕灵动。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
临魏灵藏造像(早年)
致徐耀廷札(1896)
特别是出家后的作品,更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犹如浑金璞玉,清凉超尘,精严净妙,闲雅冲逸、富有乐感,朴拙中见风骨,以无态备万态,将儒家的谦恭、道家的自然、释家的静穆蕴涵书艺之中,闻字犹闻佛法,堪称中国历代书法中的逸品。
佛号与莲池大師偈语(1922)
具足大悲心(1929)
灵峰(蕅益)大师警训(1941)
弘一法师的最后四年,常常被描摹得宛如脱离尘世一般,他讲经、说法,僦居山林禅房之间,与有善缘慧根之人往还书信,为慕名纷至沓来的求字僧俗撰写书法,吃饭、念佛、精研律藏,似乎外物从未干扰过他的清思,也未打断他寻求最终解脱的道路。
但是,如果将聚焦在弘一一人身上的目光散开,以关切一人之目光去关切众生,就会发现,萦绕在弘一的清凉世界周围的,乃是劫火灼烧的五逆浊世,尽管他最后居住的泉州并未沦陷于日军魔爪,但自1937年抗战以来,五年之内,日军战机的轰炸达到49次,就在他入灭的一个月前,1942年9月10日,日机两次飞往泉州市区进行轰炸,投弹8枚,炸死2人,炸伤8人,炸毁房屋15间。战争也让他所关切的日常琐屑变得困窘艰辛,1938年厦门沦陷时,泉州的米价为每市斤7元,而就在他入灭前的那个夏天,米价已经陡然涨到了每市斤150元。
一刹那九百生灭,一瞬间万千往生,在这战争中,有多少生灭,有多少往生?诚然,这世上本就不完满,故而有悲欣,而正因有悲欣,方是如此苦乐相依的有情世间,才能在犯下种种罪业的同时,亦种下种种福德。无论如何,他要离开这个如此相悖又如此纷扰的世间了。他似乎早已预知自己形寿将尽,写下“悲欣交集”四个字,这副字成为他的绝笔,四个字随意地写在一张用过的纸上,小巧拙朴,毫无雕饰。在“悲欣交集”的旁边他又写下了三个字“见观经”,想要指明这四个字的出处并非自我创造,而是其来有自,他不过是引用佛经成句而已。
但《观无量寿佛经》并没有这四个字。这四个字的真正出处,乃是《首楞严经》。在佛教传说,当末法时代的种种灾劫降临时,《首楞严经》将会消失于世间,正法也将随之湮灭。这部经书描述了佛陀弟子阿难在聆听佛陀训诲之后,“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他告诉佛陀自己“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自己虽然尚未真正度化,证得正果,但却“愿度末劫一切众生”。这是两千三百年前,佛陀弟子阿难所发下的誓愿,如今,也是佛门弟子弘一临终前写下的偈语。在写下“悲欣交集”绝笔的三天后,秋九月初四日,西历1942年10月13日,弘一入灭。“若见余眼中流泪,此乃‘悲欣交集’所感,非是他故,不可误会。”那天他的眼中并未流下泪水。呼吸停止时,正是夜晚八点钟。月色如舟。
弘一法师遗函
圆寂前,他留下了两份手书,分别寄给友人夏丏尊和弟子刘质平。手书里,写的是同样的32字诗偈: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在这苍茫的人世间,再也不会有第二个弘一法师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