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9日,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第三批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区(校)启动会暨成果发布会在沈阳成功举办。50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8万余人在线观看。
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有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肖航副主任,辽宁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罗文波副厅长,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杂志社曾祥翊社长,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音像出版社马小强社长,辽宁省教育厅科技与信息化处杨帆副处长,辽宁省电化教育馆高铁刚馆长,沈阳市教育研究院黄艳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副部长、博士生导师、应用试点工作专家组组长刘清堂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王烽研究员,扬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冯锐教授,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李建萍主任,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幼教室杨亚伶主任,包头市51中学刘丰旭主任,北京中庆现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东茂先生。
本次会议旨在总结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已有工作成果,部署第三批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区(校)应用试点工作。
开幕式
辽宁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罗文波在开幕式上致辞,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副主任肖航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罗副厅长就辽宁省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工作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强调辽宁省各试点工作区将以智能精准教研为抓手,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落脚点,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形成可推广可示范的典型案例。
肖副主任在讲话中指出,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于2021年3月启动的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全面贯彻,也是对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与教师个性化培养的需求的长效落实。
肖副主任代表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提出三点希望:一是抓好顶层设计,发挥基层作用,依托智能研究平台,按照一个中心,两条路径,三个原则,四个目标,五项任务的工作思路,从文化、要素、模式、空间评价和机制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好教研部门的主体作用和电教部门的支撑作用;二是优化创新模式,彰显活动活力。希望试点区和试点校抓好示范引领和创新成果转化工作;三是做好服务保障,促进落地落实应用试点工作团队,专家团队和技术团队,要积极为试点工作常态化提供组织服务保障,智力支持保障和技术支持保障。
试点工作成果发布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为“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2022年度案例征集活动”的创新案例代表、3个智能研修平台领航试点工作区、7所领航试点工作校、5个创新应用教研团队、5位卓越教师、10位卓越教研员和11个创新案例颁发证书、奖牌。江苏省泉山区教育局陈湘副局长、山东省历下区张子玉馆长、四川达州市通川区第七小学陈琳老师,先后代表试点工作区(校)、创新应用团队和卓越教师/教研员代表做了精彩发言。
与会代表观看了应用试点工作理论成果与技术成果宣传视频,见证了《人工智能赋能精准教研发展蓝皮书》与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 V2.0的发布。
工作部署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杂志社社长/研究员,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组组长曾祥翊,立足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的意义、价值、目的与成效,对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做出工作部署。
曾社长在《人工智能赋能教研高质量发展—智能精准教研工作部署》报告中提出了智能精准教研这个核心理念,建构了智能精准教研理论体系。从“一个中心”“两条路径”“三个原则”“四个基本目标”“五项基本任务”对第三批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进行工作部署,以期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研的外部环境和内生需求的重大变化,实现人工智能赋能教研精准、高效、高质量发展,为培育“教研型教师”、开创教研工作新格局提供新机遇。
专家报告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扬州大学数字媒体应用研究所所长,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专家组副组长冯锐以《精准教研:人工智能助力教师教研创新》为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有关“技术赋能教研创新,智能引领教育未来”的报告,探讨智能精准教研对教研形态、模式和逻辑的重构,引领了教师教研从经验型向证据型转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烽以当下“流行话题”人工智能对教育领域造成的冲击和限度为引,在报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启示:让每个孩子成为他自己》中揭示了未来教育发展方向,即“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报告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未来图景,即通过驾驭人工智能以创造智慧的教育。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专家组组长刘清堂在其报告《智能技术支持的区域教研模式及应用》中从“人工智能与教学分析”“区域研修模式及实施”“区域研修模式实践案例”三个方面结合智能研修平台,讲解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区域研修的理论基础、研修模式、平台操作及具体案例,遵循“理论-实践-案例”的思路回答人工智能何以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组成员刘阳在报告《智能精准教研中的数据解读》中讲解了智能精准教研数据解读方法与路径,面向不同教研应用场景下课堂教学行为数据与课堂结构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强调了智能精准教研中数据的认识与解读是一种“主观经验”向“实证精准式”思维方式的转变。
经验交流
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李建萍在其报告《教研培一体:成都高新区智慧研修实践与创生》中,分享了成都高新区借助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进行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教师研修”与“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双向赋能与创新发展。
高新区借助央馆智能研修平台从“教研培”一体化角度破解传统教研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教育数字化转型新思路。
石家庄市在借助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颇有心得。
在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幼教室主任杨亚伶的报告《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基于数据支持的智能精准教研模式实践与探索》中,石家庄市从“以‘智’促变 破译课堂”“依托数据 实证诊断”“主题剖析 给养提升”三个方面,结合智能研修平台,精准分析辖属 23 个区县教研差距,合理给出各区县教研改进建议,促进石家庄市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
包头市第五十一中学作为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校,在应用试点工作中积累了许多经验。
包头市第五十一中学信息中心主任刘丰旭在其报告《常态化开展智能精准教研 构建学校教研新生态》中分享了学校依托央馆智能研修平台,突破传统教研思维,开展基于数据的常态化精准教研,打造以数据支撑教研、教研促进教学的创新型教研团队。
案例展示
沈阳市浑南区第十一小学(沈阳建筑大学附属小学)借助智能研修平台构建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六大环节为标准化流程的校本研修模式,打造出了一体化一站式的积极教研文化。在此基础上,学校的“问道”数学中心教研团队以一堂数学课——《图书馆》为大家生动展现了其三维六度的智能精准教研模式。
“问道”教研团队借助中央电教馆提供的智能研修平台把脉课堂,将三维六度课堂评价要素与智能研修平台生成的多维度AI课堂分析报告相结合,找到主观评价与客观数据之间的契合点,打造基于三维六度的数据精准教研,形成了通过三维六度量表进行人为打点、借助三维六度评价要素进行主观评价、依托智能研修平台数据分析三方面融合的实证教研。
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辽宁省教育馆副馆长杜鹃对该案例做出了详细点评,并结合案例给出应用智能研修平台的三点感受:
一是基于数据的精准教研为教师研修提供强有力证据,使得教师教学从经验主义向数据实证转变。
二是数字技术赋能教师发展,迅速提升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三是技术助力教师对话与交流,促进协同互助的共同体的形成。
浑南区第十一小学的课例展示与杜馆长的点评,让大家切实感受到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对协助教师课堂分析、构筑教师能力画像等方面的作用,让广大教师更有信心利用央馆智能研修平台进行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此次会议标志着第三批试点区域和学校平台应用工作的全面启动。会议展示的成果及传达的理念体现了智能精准教研对重构教师教研形态、创新教研模式、助推教研新理念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北京中庆现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此次大会的技术支持单位,全方位响应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在技术领域的要求,搭建会议应用场景,让所有线上与线下的参会人员享受最高水准的视听体验,为第三批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区(校)启动会暨成果发布会的成功举办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