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正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走向。随着“互联网+”战略上升至国家层面,互联网与教育的碰撞再一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探讨的主题。实际上,教育信息化就是“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近日,由教育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在青岛举行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谈起中国教育信息化时表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不仅是基础设施,更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面对“互联网+”的挑战,现代中庆从教育变革的真正需求出发,抓住机遇,提出了“互联网+教育”的四大应用模式,迎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教学”:专递课堂\互动课堂
“互联网+”突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也推动了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其中最大的火花就是专递课堂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专递课堂是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有力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同步上课的方式,可以使上不齐课、上不好课的薄弱学校与拥有相对丰富教育资源的优质学校同上一堂课,达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由中央电化教育馆和青岛市政府共同承办、与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同期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应用展览”(以下简称“青岛展”)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借助中庆录播与石河子6所学校之间的实时互动成为展会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校带多点”的授课应用。
现代中庆专递课堂解决方案不但可以完成课中互动,同时涵盖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教学交互,并提供直观、详尽的数据分析,实时呈现开课及完成情况,便于及时掌握互动效果。该方案已在全国多地教学和教体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利用中庆录播开展6地互动应用
“互联网+资源”: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互联网+”带来教育资源共享的广泛性和及时性。为了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我国在共享优质资源、激发教师应用活力等方面探索了一系列做法,其中最瞩目的活动之一,就是“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全面开启。表面看,教育部开展该活动是通过“录课→晒课→评课→晒课”的系列过程,充分调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探究其深层次目标,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形成覆盖各年级课程的生成性资源体系。中庆教育云平台打造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不拘泥于做优课名师的资源展示平台。更结合目的,为活动开展提供了“录、磨、晒、评、优”的全流程支持和无缝衔接国家平台的解决方案,一键操作,简化使用。系统建立区域优质资源展示中心,汇集活动进程中的优质资源进行展示,并以此带动全区示范性资源体系的建设。中庆方案的重点是通过活动,达到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库、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并促进其专业成长的三赢局面。
青岛展期间宁夏小学借助中庆录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案例展演
“互联网+教研”: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是传统教研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有益变形,依托互联网,打造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更便捷的信息化手段促进更多教师的专业成长,储备优质师资。为了防止因缺乏顶层设计导致网络教研流于形式,现代中庆网络教研解决方案除包含课中观摩点评外,更覆盖上传教学设计、教师反思反馈等课外环节,形成了教学资源生成、评价及反思的闭环管理机制。强调通过持续关注教师的动态发展,完成从“实践”到“反思”到“行为”的转换,切实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未来储备优质教育师资。
青岛展上,上海闵行区数字化体系中的中庆网络教研方案
“互联网+课程”:微课中心
“互联网+”时代来临,微课、慕课、微视频等信息化课程纷纷来袭,让学生不只是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利用互联网也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微课是指教师把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录制成短视频,借助微课,学生可实现课前自主预习、自学、复习巩固,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如果把大量的微课资源与网络应用相结合,可对传统教学模式起到有力的补充,作用或许是颠覆性的。现代中庆微课中心对微课程的编辑制作、管理展示和后期应用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支持多种微课录制模式,包括虚拟教室的专业微课录制和随时随地进行的教师个人录制等等,不仅能够把教师音视频信息和电脑课件、纸质资料全部融合进微课,还能通过云平台提供丰富多元的应用。
总经理周少林向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苏忠民讲解微课应用
教育信息化是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互联网+”战略的到来,则提醒我们中国教育信息化即将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现代中庆直面挑战,提出“互联网+教育”的四大应用,聚焦教育公平,关注均衡发展,是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促进教育改革作出的有力尝试。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所说的,“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让教育在“互联网+”的“风口”飞得更高、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