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文件将创新应用新型基础设施作为教育新基建体系的重要内容,并指出要依托“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创新教学、评价、研训和管理等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近年来,陕西省石泉县就以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县”建设为契机,依托“互联网+教育”,探索适合当地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体系的混合式“教师领航课”培养模式。其中,教育信息化区域应用案例《“互联网+教育”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被收入《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教师领航课”模式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并获得陕西省第十届基础教育成果奖;2021年3月,石泉县入选陕西省智慧教育示范区,持续推进“互联网+教育”在县域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为当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夯实信息化基础 推动“互联网+教育”向纵深发展
在财政方面,石泉县教体局制定三个“10%”的经费保障投入机制,各校每年用于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经费、教育信息化设备运转维护和资源购置经费、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成果奖励均不得低于生均公用经费的10%,保障县域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在基础建设方面,石泉县在原有的信息化基础之上提升学校网络带宽,将全县各校录播教室集成统一管理,建成教育城域网和全连接智慧教学平台,构建“互联网+”大平台,为进一步探索以“三个课堂”为核心的信息化深度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技术保障方面,全县各中心小学设立电教中心、各教学点配备电教员,构建“县电教中心技术员包片、片区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包镇、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包校”的县、片、校三级技术服务支持体系;实行教育信息化强校包弱校的帮扶机制,定期对各校的信息化设备进行巡检,保障小故障不过夜,大故障不过周,为提升融合应用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在考核机制方面,将教育信息化纳入中小学专项督导和年度督导范畴,每学期对学校信息化推进工作进行督导巡查;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中小学常规管理和年度教学综合质量评估考核范畴,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评优评模、职称晋升的重要指标,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领航课”应用实践 形成教师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
为推动全县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培育一批教学骨干,石泉县利用县域优质资源,针对校本研修缺载体、网络研修少平台、培训针对性不强、工学矛盾突出、教师参与少、成长缓慢等教师研训的痛点,从“三级三类”骨干教师队伍中遴选教师组成学科团队,由学科教研员牵头,承担线上打造示范课、线下检验实践课的引领任务,形成以“教师领航课”为核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研训模式。
线上领航课抓示范,开展网络研修。充分发挥名校、名师的作用,开展网络结对帮扶,建立网络研修共同体;教学名师上精品示范课,引领乡村教师课堂改革;学校组织本校教师与领航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引发教师之间的智慧碰撞,促进本校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教研能力。
线下领航课抓校本,检验实践成果。以校为单位推进研修磨课活动,通过课堂实践抓实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的融合应用,锤炼教师课堂教学与融合应用的技能。同时,定期组织名师参加课堂教学视导摸底,有针对性地实施送教下乡,提高乡村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与此同时,石泉县还与东北师范大学、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小学等名校合作,建立域外培训基地,相继派出近20批次300多名教师骨干和30余名校长前往基地研修培训;并邀请基地名师深入石泉开展全员教育信息化培训,把脉教育症结,促进教师队伍造血功能的提升。
截至2021年初,石泉“教师领航课”共推出示范课、研讨课、展示课3200余节,68名教师在全国性大赛中获奖,28节课例荣获部级优课。“三级三类”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达700余人,约占全县教师总数的43%,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陕西省石泉县通过筑牢信息化基础、创新应用模式、打造特色示范,提升了教师信息化运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全县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未来在“教育新基建”政策的指导下,石泉县将持续打造“理念引领,特色鲜明”的智慧教育示范区,助力地方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
注:本文为推广文案,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