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2日,由中教启星教育创客研究院举办的第一届教育创客锋汇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此次锋汇取汇聚教育行业创客先锋之意,秉承汇聚教育创客、培育教育创客、成就教育创客的理念,围绕着实现个人创新、推动教育创新、促进社会创新的宗旨来开展。其目的在于汇聚教育创客精英共同探讨如何开展创客教育,建立教育创客联盟,培养创新人才等问题。
锋汇首先由中国教育学会青少年创新思维教育研究中心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亦菲,以《创客教育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为题作了发言。李教授围绕可持续发展教育问题,从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创客与创客运动以及培育教育创客、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开展。
一、 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李教授认为,过去的人类社会受技术发展的限制,没有面临那么多的挑战,生活在过去时代的个体对未来的展望相对比较稳定。现在,技术的高速发展,未来变得越来越不确定,人类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一个应对策略。
可持续发展教育包括重塑教育系统的功能,充分发挥非正规教育的作用,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质,尤其是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育资源,设计环境、社会、经济与文化多个领域,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如体验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实践性学习、参与式学习等。
今年上半年,2015年地平线报告提出了针对基础教育领域的6大挑战,李教授认为应对挑战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创客这种形式引入学校,促进学校创新教育发展。学校不开展创客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很难再一步深入,学校的教育也很难跟上时代潮流。
二、 创客与创客运动
创客分为产业创客和娱乐创客,产业创客是以商业化产品为目的进行创作,而娱乐创客则是抱着娱乐心态自娱自乐的目的进行创作。教育创客的定义不能仅仅停留在创客教育的实施者,而应该是秉承教育的目的,开展针对教师或学生的创意、设计和制造活动,创造能提高教学或学习效能的教育资源的人才是教育创客。
娱乐创客的创作目的是满足自己需要,产业创客的创作目的是满足他人生活质量,而教育创客的创作目的则是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从这个定义上讲,社会上其实已经有很多教育创客,比如制作教学用具,教学器材,编写教材和教育软件的人都可以叫教育创客。教育创客不是仅仅局限在教育系统内部的从业人员,学生自己也可以是教育创客,学生能通过创作学具或者新的学习模式成为一名教育创客。
创客对教育的影响是很深刻的,首先能让我们反思教育的目标,李教授提出应该把设计思维定位为核心的教育目标。传统的教学只是将学习学科内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目标,很少有教育目标定位在创新思维。第二点影响是扩展教育资源,创客空间要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在建设过程中应该避免用原有的实验室或者教室用改变其名称的方式、用新瓶装老酒的方式来建设创客空间,关于如何建设创客空间会是一个重要的议题。第三点影响是改变教育方式,过去已经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索等方式,引进了创客后创新将作为重点的教育理念。
三、 培育教育创客、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
2015年5月,佛山市教育局已经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教育创客培养计划”,首批45位自制教学用具的创新实践老师带动学生们动手,提升创新能力。针对如何培育教育创客,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李亦菲教授提出了以下模型:教育创客应该用创客教育和创客文化为杠杆,以建设教育创客空间为支点来翘起教育变革。李教授认为,教育创客空间至少要包含以下四个中心,即:情境体验中心、创意生成中心、开源制造中心和展示交流中心,缺少任何一个中心都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创客空间。教育创客空间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每一个中心都能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全是围绕着设计思维的每一个环节来展开。
最后,李亦菲教授总结通过培育创客来促进中国教育创新是一个伟大的设想,组织此次教育创客锋汇的目的就是汇聚创新教育系统内的先锋来共同商讨如何行动。
之后,与会的专家领导们就如何开展教育创客活动展开了积极的讨论:
首都师范大学管理与决策研究中心主任,教育技术系主任,焦宝聪教授分享了赴丹麦进行教育交流研讨后的心得。他认为学生学习不应该过于注重结果,而是应该学会怎么思考,怎么解决问题,包括如何借助外部资源。
对于学生来说,创新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之后才是最重要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京科技教育促进会常务秘书长史征认为,在进行教育创客的探索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反应,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该放在第一位。创客教育不需要过于强调所谓“高大上”的科技类制作,小的手工制作也应该成为创客教育的一部分,让低龄学生也能参与进来。创客教育需要多方合作携手培养教育创客人才。
北京十二中的何文轶主任也针对教育创客提出了两个方面的看法:第一个问题是创客教育的师资不足,师资队伍的成长跟不上创客教育的发展;第二个问题是创客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冲突,由于创客教育的新颖和趣味性,吸引了学生大量的注意力,其他学科老师担心学生过多地进行创客活动会影响传统学科的成绩。
人大附中的李作林主任针对何文轶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看法。他介绍在人大附中开展创客活动是以学生社团形式来推进的。创客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导,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而教师可以退到学生背后,承担辅导者的角色。
科技创新教育专家吕德龙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创新教育方面的几点思考,首先他认为仅仅依靠创新大赛获奖来激励学生搞创新还远远不够,所覆盖的学生数量很有限,想要全面普及素质教育,需要更多的教育创客来共同努力。第二点,目前大学都已经有大批的资金来支持学生创新,但在中小学方面,支持学生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因此吕老师建议学校应该鼓励校友用捐赠的方式来建立创新资金来估计学生创新。
在创新教育领域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周又红老师认为,创客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有三点,首先是培训,要解决师资的问题;第二是教材,如何编写好的教材,杜绝互相抄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三点是考虑如何持久发展,周老师认为教育创客应该走出有自己特色的中国创客路线。
宋庆龄基金会陶春主任认为以前的创客活动在教育行业内是碎片化,缺乏系统性。产业创客有市场需求所以能持续发展,没有市场需求的教育创客要能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融入大的教育环境,不能仅仅停留在教育的外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将是所有教育创客应该思考的问题。
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的闫莹莹老师认为,学生创作前需要教师的指导,需大量的培训以及整合学科课程,带动学生创造。基础阶段学生应该从“做”做起,“创”应该在系统的课程完备后再展开。
之后,多位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和专家们都分享了自己在创新教育上的摸索经验和对教育创客的想法和思考。
在会议的最后,中教启星教育创客研究院执行院长刘秀丰老师对本次锋汇做了精彩的总结,倡议共同成立中国教育创客联盟和开发系统的培训者培训教材。
作为联盟的第一锋汇,教育创客们做了充分的经验分享和思想交流,对今后的工作和目标有明确的展望,这让每一个参与本次锋汇的人都相信,教育创客必将迎来一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