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是华夏文明的根基,是炎黄儿女的魂魄,悠悠千载,经史子集中包含了历代先贤于天人之际的思考,也蕴藏着兴亡替废的古今之变。她不是书斋里发霉的残页,也不仅仅是博物馆中供人观瞻的文物,国学,其实更是我们“日用而不知”的生活,正如孟子所说的混混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用。
3月20日,
北京海淀实验中学—数字化中国传统文化未来教室由羿飞承建并交付使用,该方案依据历史、国学、书法等学科的知识点和教学特色作专案设计,是现代科技和历史传统的完美融合。学生得以在科技与传统间、在虚拟和真实间,去习孔子的“忠恕”之道,去研老子的“无为而治”,去悟佛学的“明心见性”。
源起东方礼序,重塑国粹文脉
走进“国学”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古色古香的的方格天花板和让人宁静思学的仿古木质长桌,桌上放置文房四宝,井然有序,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私塾”课堂。环顾四周,你会看到很多国学大师的经典语录,比如“老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国学”教室内还收藏了很多古代名家的论著,翻开书页,流淌出淡淡墨香,勾起了学生对文学知识的渴望。
黑板,作为整间教室的“灵魂人物”往往起着知识、信息传递的作用。在这间教室我们却看不到传统的黑板,取而代之的是135寸的教学白板,搭配视美乐超短焦教育机,老师只需在教学白板上滑动时间滑块,画面上呈现出与之相匹配的各项重大历史事件和相关资料。通过图、文、声、视,四位一体来展示中外历史文明的发展,避免了学生一味去背诵资料的枯燥乏味。
习经世致用之学 求安身立命之道
受“五四运动”新文化兴起的影响,传统国学曾一度被淡忘,我们往往对它视而不见、知而不解。书中文物我们也只能想象那是何种工艺,如何精美。但在这间“国学”教室中我们通过数字模型可真实的感受到文物背后的故事。
数字模型利用镀膜玻璃对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把虚像反射到成像空间,通过精调三个面的成像融合形成“实像”。从远处看,数字模型显示的文物模型就仿佛浮在半空中的全息影像,栩栩如生且立体感十足,给人一种“物在其中”的真实感觉。
在现代文明的今天,快餐式、碎片化阅读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快节奏常常使我们没有闲暇时间去修身养性。羿飞教育历经数年,坚持“易教易学”的理念,致力使纯正、深度的国学从学者的书斋走向大众视野,愿为正宗国学的传播与传承助一阵东风,为“文化自信”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