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教育装备网!登录注册新账户

http://www.ceiea.com/zt/2022/ceeia/
全国教育辟谣平台

高校线上教学模式选择

http://www.ceiea.com2020年03月16日 09:41教育装备网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总体部署和要求,全国高校自2月17日起拉开了大规模线上教学序幕。面对超大规模群体(近3000万大学生)、技术设备要求(网络终端)和网络平台支持(技术和资源)的严峻挑战,各高校向线上教学发起总攻,以全新的姿态投入线上教学,力争双战双赢。

  高校线上教学面临的挑战

  持续不退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已经习惯了面对面传统课堂教学的高校管理者和教师们措手不及,虽然日常教学中广大教师也在运用翻转课堂、平台资源、电子慕课等教学形式,但那只是辅助和补充,还从未曾这样全程离开过“课堂”载体,于是面对面教室场景变成了网络虚拟空间,情绪调动、情感变化以及互动交流受到了深刻影响。高校教师们也不得已走上荧幕当上了“主播”,以微信群和QQ群为课堂组织形式,运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线上教学来加以应对。但这决不是被动的举措,是战时思维的主动迎战,利用以前较为成熟的网络课程资源,包括技术、平台和设备,力求把压力转为动力、让难点成为亮点。

  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有现场感和沟通交流的优势,但从某种程度看也制约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线上教学的虚拟性和远程性恰恰催生和唤醒了大学生的从被动到主动学习,会把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倒逼出来。

  高校线上教学的类型

  针对目前疫情防控期间的各类教学环境、教学活动的组织、建设以及许多教师线上教学准备不足的情况,借鉴一些教育技术专业教师的经验,可梳理出3大类别10种高效易用的线上教学模式与线上教学环境。

  线上教学形式包括以下三种:一是实时直播授课,其效果类似面对面授课,教师主导教学活动,这种形式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教师可自愿选择,不必强求统一。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其形式类似课堂自习,学生主导整体过程,这种形式需要教师有课程资源作保障,学生可以利用笔记、网盘、社交媒体等工具完成学业。三是“课程直播+自主学习”,其形式是前两种的混合翻转,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导和主体,教学活动按照课堂需求在两种教学环境中进行切换。

  线上课程类型包括以下四种:一是理论讲解类课程,授课形式为“讲授语音+PPT”,其中的语音既可以是实时直播,也可以是线下录制。二是软件演示类课程,这类课程比较适宜于疫情非常时期,通过“屏幕分享”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操作过程。三是硬件操作类课程,这类课程需要教师课前录制好手工操作展示过程,教学中教师边播放边讲解。四是学生反馈类课程,这种教学形式需要教师在与学生的反馈互动中进行实时指导,比较适合于播音、口语、美术、表演等课程。

  线上教学环境包括以下三种:一是在线教学资源与教学平台,如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这类平台适合学生自学和教师线上教学。二是在家自助直播平台,如Zoom、腾讯会议、CCtalk、钉钉等,这类平台适合于当下的疫情防控形势,学生在家操作简单易行。三是在家线上教学管理交流平台,可利用微信和QQ进行线上班级管理和交流,布置、督促和评估班级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高校线上教学的经验借鉴

  线上教学虽然刚刚运行一周,但已有一些高校不拘泥于常规网络教学,而是大胆创新、另辟蹊径,得到师生的认可,如中山大学中文系在疫情期间不跟风网课,遵循人文学科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这段宝贵而难得的时光自我阅读和思考,鼓励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家阅读与写作,这种线上教学基于平时长期实行的“全程导师制”,与平时的阅读设计相衔接,搭建了“大一普通作文、大二图书评论、大三学年论文、大四毕业论文”这样一个层层递进的写作学习计划,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天津师范大学2月17日开学首日,便有419门课程、650人次授课教师、39010人次修读学生全方位展开线上教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师提前下载并调试教学软件,将最适宜的学习平台推送给学生,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将课程思政导入线上,设计的导语既具专业特色又体现爱国之情。体育科学学院教师,集聚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剪辑等于一身,制成直观演示的健身操视频,将艺术体操课教学与抗击疫情身体锻炼结合起来,受到学生欢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师面对时差比较大、设备不匹配、平台不统一等诸多困难,采取微信等各种补救办法把教学内容传达给每一名留学生,确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非常时期的虚拟网络教学,让传统的课堂教学退居幕后,让人们对线上教学刮目相看。但线上教学的缺欠与短板仍然存在,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制的线上教学只是权宜之计,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主流和主体教学形式,这应该是我们对待线上教学正确而理性的态度。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中国教育报》 )
声明: 本网部分文章系教育装备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
“一带一路”国际教育装备创新发展大会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展会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