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教育装备网!登录注册新账户

http://www.ceiea.com/zt/2022/ceeia/
全国教育辟谣平台

劳动教育在创新中焕发生机——北师大天津附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性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http://www.ceiea.com2020年04月16日 09:25教育装备网

  停课不停学期间,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初二学生张星罡每天除了完成线上学习外,还根据学校推荐的居家劳动项目,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栽培绿色植物。通过学校空中课堂学习了劳动教育拓展课程“地球上的水”后,他利用饮料瓶、塑料管等材料设计制作了一个简易净水器,并录制了视频发到班级群里,引得老师和同学们纷纷“点赞”。

  在北师大天津附中,像张星罡这样热爱劳动和创造的学生不是特例,这得益于该校多年来对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多年来,该校的劳动教育在坚守与创新中焕发出别样生机,已成为天津基础教育的一张“金色名片”。在这里,劳动教育是一门充满“技术含量”的课程——设施完善的劳动教育中心保障了各类劳动课程的开展,专职教师让劳技课、通用技术课内容丰富而专业,各学科与劳动教育的密切融合加深了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各类实践活动则让学生们打心眼儿里喜欢上了劳动。

  课程:劳动元素无处不在

  在北师大天津附中,一座三层红砖小楼坐落在校园一隅,这是该校1997年建成的劳动教育中心。

  在这里,既有编绣工艺、机械制图、花卉栽培等必修课程,又有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汽车技术基础、智能机器人设计、丝网花艺等内容丰富的选修课程,此外还有3D智能制造、无人机技术应用、霓裳创意等拓展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不同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每周的劳技课是可以动手动脑出成果的“欢乐时光”。

  “有一次,我们的任务是完成一个电子装置。返工时,有的同学放弃了,但我没有放弃,最终完成得很好。我特别开心,因为得来不易。”初三学生陈权之说。

  北师大天津附中劳动教育中心主任姜腾介绍,突出初高中衔接是学校劳动教育的特色,围绕这一目标,该校建立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拓展课程逐层递进的课程群。初中阶段以项目为中心,高中阶段以技术设计为核心内容。

  在促进各学科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方面,北师大天津附中各学科教师进行了很多尝试。

  历史课上讲到三国时期的翻车、隋唐的筒车、宋代的水转翻车,任课教师便将之与木工工艺教学联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物理课上,在太阳能小车智能充放电控制实践环节,学生连接驱动电路,模拟手动控制太阳能小车的充放电过程,发现手动控制对操作人员要求比较高,人员易疲劳,短时间很难掌握最佳的充电时间及行进距离。这激发了他们用新方法来精确控制充放电时间的想法。有的学生尝试将智能模块接入电路,通过编写程序、设定开关阈值,最终解决了问题。

  教师: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毕业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房灵勇,2005年进入北师大天津附中任教,成为劳动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专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劳动技术体验的过程中,房灵勇开发了木工校本课程,带领学生进行木工模型制作,受到学生欢迎。此后,木工制作就成为学校初中劳技课的一门必修课。

  在北师大天津附中,像房灵勇这样的专职劳技课教师共有5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劳动教育更是如此。”北师大天津附中校长杨伟云说。

  在这里,出色的劳技教师可以成立劳动技术特级教师工作室,通过名师作讲座、上示范课、师徒结对等形式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校还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建设项目型技术实践室,聘请市内外专家来校指导,同时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平台对劳技教师进行培训,并选派他们参加各种层级的教学大赛和专业大赛。

  如今,北师大天津附中已逐渐建成一支学历高、动手能力强、业务精良、特色鲜明的专职劳动技术课教师队伍。他们在探索中不断展露才华,开发了膳食营养与食品安全、陶艺、影视制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特色课程和项目。教师们拓展劳动教育的内涵,延伸出创客教育,成立了“笨小孩”创客空间,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在创客空间,学生综合能力大大提升,先后设计制作了智能家居、木牛流马运输车、3D体感游戏、太阳能水上垃圾清理船、吊顶式视力训练仪等20余件创新作品。

  劳动技术教育教师团队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先后完成了“中学劳动技术教育历史、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普通中学学生社团活动开发与社团管理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推进了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向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学生:劳动教育改变一生

  提起在劳技选修课上自制“巡线小车”的学习过程,北师大天津附中高三学生张彬熙至今记忆犹新。

  在老师的指导下,张彬熙所在小组将小车划分为车体结构、动力驱动、行驶控制等几个部分,分别进行设计制作,自己动手操作钻床、磨床等工具加工小车底盘,两节课就让图纸上的小车动起来了。但真正的考验是怎么能让小车沿着预设的线路运动。学生们根据电路装配图,分工焊接、调试各个控制功能电路板。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顶住了“无数次失败”的打击,终于让小车从“无知的盲动”变成“认路行驶”了。“那一刻,我深刻理解了何为‘劳动实现梦想’。我坚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创造的自动驾驶技术会在我们手中实现。”张彬熙说。

  学生们劳动观念的形成,是在一节节课程、一次次实践活动中慢慢积累起来的。

  2016届毕业生黄超俊的母亲还记得,当年学校组织学生去地铁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孩子还不大情愿,作为家长她也觉得那么小的孩子给别人提供不了什么帮助。没想到的是,“志愿服务结束后,孩子兴奋地告诉我,今天帮助了许多人。有人不知道如何换乘地铁,还有人不知道黄线对闸机的作用。孩子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了这么多人,非常开心,同时也认识到学习有助于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014届毕业生李圣腾目前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攻读IT硕士学位。他觉得,高中所接受的劳动教育,对他的影响远比课本知识深远得多。在劳动实践中他明确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高考时选择了电气工程及其智能控制专业,“硕士继续研读IT专业,是因为高中的机器人等实践课程,在我心中埋下了创造性劳动的种子,让我明白了只有劳动付出才有收获,也愿意为自己选择的事业去奋斗”。

  在杨伟云看来,劳动教育既是对“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也是对体现自我社会价值的未来公民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既是“立身”之本,也是“修心”之境。“在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获得劳动体验、习得劳动本领、创造劳动价值、享受劳动成果,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基石。”杨伟云说。

(来源:《中国教育报》 )
声明: 本网部分文章系教育装备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
“一带一路”国际教育装备创新 发展大会暨教育装备博览会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展会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