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教育装备网!登录注册新账户

http://www.ceiea.com/zt/2022/ceeia/
全国教育辟谣平台

高校美育慕课的应对策略

http://www.ceiea.com2020年06月08日 09:39教育装备网

  经过最近七八年的发展,中国高校慕课的质量与数量均有极大改观,美育慕课建设也成为推进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值得注意的是,既往美育慕课建设中的短板也凸显出来,值得重视。

  暴露短板

  短板一,优质慕课资源有限。长期以来,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着美育课程资源不足的弊病。曾有学者随机调研了江苏省12所高校,个别高校2019年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竟然仅有1—2门。重庆某高校有在校生上万人,该校2019年开设的线下美育课程不到10门;大连某高校,在校生一万五千名左右,年均开设的美育课程也仅有二三十个班次,不足部分主要依托各种网络课程平台来解决,这其实也是诸多高校常用的处理方式。

  原先只是作为线下课程之必要补充的美育慕课,今春突然跃升为后者的替代品,其实力有不逮。经笔者登录爱课程等多家平台检索,他们虽可提供数百门普及艺术教育课程,但各门课程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选课人数较多集中于少数课程。譬如:“美的历程:美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期平均选课机构数由140多增至230多,增长率63%;选课人数由8400多增至36000多人,增长率超过300%。

  短板二,师资力量仍有缺口。如众所知,美育通识课程(主要是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多年来一直存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质量缺乏刚性保证的问题。譬如:教育部直属的上海某高校,虽有在校生近三万人,其艺术教育中心也成立了十几年,但迄今仅有7名专职教师(1名副高,其余均为副高以下职称),2019年人均课时量在四五百节左右,显然负担较重。为了达到国家规定的比例,最近两年各校在计算师资力量的时候,多将公共艺术教育与专业艺术教育裹在一起,而其中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占比就更少。譬如黑龙江某高校21名公共艺术教师中,仅有1名教授;兰州某高校27名美育类专职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的才5名。

  短板三,校际应急协调机制不够灵活。疫情发展初期,曾有不少高校一窝蜂地自行开设网络课程,但或因硬件设施落后、或因任课教师对在线教学的特点所知有限,使得效果不尽如人意。后来转而要求学生选修各大平台的美育慕课。经笔者调研,凡是此前已有相关慕课的学校,都能轻松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转换。安徽师范大学“大学语文”课程负责人俞晓红教授介绍,因为整个团队的课程教学准备充分、课程管理组织有序,做到了“教师在真教”“学生真在学”以及“平台真在用”。反之,那些仓促引进慕课的学校,管理方式上难免存在漏洞。

  应对策略

  如何应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或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学校应从经费等方面加以重视与支持。近些年慕课在中国的发展忽冷忽热,各校经费投入严重不均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单门慕课动辄几万元甚至十万元的投入,使得不少办学经费有限的高校对此望而却步。而教学经费由各校或各院包干的管理方式,更对慕课建设形成掣肘。那些经费充足、领导高度重视的学校,都有不俗成绩。譬如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年均可支配经费充足,为慕课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由此可见,高校应大力加强美育师资力量与慕课的建设力度,着力探索课程的管理机制,以有效举措推进校际美育慕课互选、学分互认,提高危机应对能力。

  其次,教师应倾情投入追求完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慕课建设提供了良机。但有些教师对此心存畏惧,更多教师能积极迎接新的挑战。譬如安徽师范大学的“大学语文”慕课,遴选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上佳的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组建团队,在线下教学已打磨成熟之基础上,积极申报高级别在线课程,2018年获批国家级精品慕课,是与整个团队多年如一日的耕耘分不开的。

  再其次,在内容设计上要有高标准新要求。既然线下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应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断贴近时代更新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式。后续的慕课建设,也应积极适应在线教学的新变化与新要求,以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意见为标杆,以各大平台为依托,建设好优质美育慕课,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安徽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示范项目“大学美育”成果[编号2018mooc155])

(来源:《中国教育报》 )
声明: 本网部分文章系教育装备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
“一带一路”国际教育装备创新 发展大会暨教育装备博览会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展会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