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如何赋能智慧教育——2021全球智慧教育大会观察
http://www.ceiea.com2021年09月01日 09:48教育装备网
我们不仅要关注“物”,更要关注“人”,不仅要关注“教”,更要关注“育”。发展智慧教育要以人为本,避免“唯技术论”,要密切关注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给教师和学习者带来的心理状况、适应能力及深层需求的变化,要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的教育氛围,从而促进智慧教育健康发展。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 雷朝滋
“教育,要有技术。”在2021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召开期间,这句话被多位与会专家学者频频提及。智慧教育承担着建构公平、优质、高效、个性化的未来教育的重要使命。据教育部数据,截至2020年12月,我国中小学校园联网率已达99.7%,这为智慧教育的推进打下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当前,以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在教育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并让教育有了更多的发展可能。本次大会的主题为“智慧学习与教育的未来”,如何借力科技创新推进智慧教育建设,以在未来教育发展中贡献更多“智慧”?此次大会上,多位专家进行了交流探讨。
科技助力实现公平优质的教育
“我们不能否认‘教育围墙’的存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吾守尔·斯拉木在此次论坛上说道,“但智能技术与教学场景的深度融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打破教育的‘围墙’。”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通过信息化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缓解教育数字鸿沟问题,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技术可以帮助人们重新配置空间、时间及学习资源。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王耀南表示,人们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推动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空间的扩展、评价指标的重建等,尤其是借助于5G网络的发展,远程教学这一形式得以快速且广泛地落地,有助于我国教育资源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
位于云南省昭通市西南部的巧家县,198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当地教育资源紧缺且分配不均,尤其是地处偏远山区的村镇学校无法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教学资源较为孤立。为解决这一问题,巧家县通过采用教育城域网方案,将县内各中小学的网络出口进行统一管理,利用“一朵云、一张网、一块屏”搭建同步课堂,将主教室的名师授课活动实时直播到其他区域教室,实现了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及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扶智有助脱贫,巧家县已于2020年5月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斯蒂芬妮亚·贾尼尼博士认为,智慧教育应肩负起推行公平优质教育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我国智慧教育应用广泛落地,从东部沿海到“三区三州”、从高等院校到中小学校、从学科知识到课后科普,通过共享课堂和教育集群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让更多学习者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
科技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方法之一,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这一目标,仍需多方协力。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辛涛表示:“促进教育公平,需要久久为功,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等多方体系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效果。”
智慧课堂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千百年来,“因材施教”一直都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方式,它提倡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但实际教学场景中,一位教师往往面对几十名学生,难以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直到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让人们意识到大规模的“因材施教”有可能走入现实。因材施教的首要条件,是得先深刻了解“材”。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加科学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
记者在此次大会上了解到,近年来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模式的安徽蚌埠二中,从教师备课、授课、布置作业、试题批改到错题订正,如今均实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介入。教师可通过统计分析报告,实现作业的合理布置,极大地减少了学生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训练量。
南昌利用教育大数据技术,实现在线智能批改、提升作业设计质量等,扭转了学生课下海量刷题的突出问题;宁夏全域推进“互联网+教育”大胆创新实践,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互动探究、主题拓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回归教育主阵地——课堂教育,为学校教育提质增效助力……多个地方的有关负责人也在此次大会上分享起当地借助“互联网+教育”的深度应用落实“双减”的做法。
当下,部分地区通过技术让每名学生有了自己的数字画像,也让每位教师拥有了一个人工智能助手,使得学习从统一化向个性化转变,也令教学从经验型向数据支撑型转变。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童莉莉表示,基于无监督算法的智慧图书馆,已在天津市和平区落地应用,并对当地课后服务课的个性化开展起到了科学指导作用。
“当地学校在开展课后服务时,不知道学生对什么内容的课后服务真正感兴趣。于是我们对辖区范围内的各大图书馆进行调研,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借阅书目、借阅时长进行算法分析,从而推断他们究竟对哪些课程内容真正感兴趣。学校在学生感兴趣的范畴里进一步选出符合教务计划的内容,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切实做到了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童莉莉说。
科学提升教育决策管理水平
发展教育离不开科学的决策管理,科学的决策管理离不开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
当下,以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技术正快速迭代,使得教育信息和数据的采集更加深入广泛、快速高效,这为决策确切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规划处处长张鹏介绍,我国已建成覆盖学生、教师、学校三大教育要素的国家教育基础数据库,全国所有学校一校一码,教师与学生一人一号,实现了跟随业务的动态数据采集。“截至2021年6月底,教育部共累计了500TB以上的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汇集学生数据4.75亿人,教职工数据1880人,学校数据62万多所。”
张鹏表示,这一数据库可提供转学手续、留学回国就业报到等跨部门公共服务,争取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效果。此外他认为:“教育数据资源池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和算法模型,可为教育部提供数据‘脑力’支持,为学校师生提供综合数据服务,推动构建‘用数而思、因数而定、随数而行’的教育治理新模式。”
教育监测与评估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政策杠杆。辛涛表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工作,已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了教育评价云平台。
辛涛以音乐教育的监测评估为例说:“如何判断一名学生的音乐素养?过去往往是由学生表演一段,再由专家判断。如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引进,可快速识别学生演唱的旋律、音准、节奏,并给出评价,解决了美育领域大规模评价的难点。”
谈及智慧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自然而然突显出来,但在强调技术的同时,更要关注“人”的作用。湖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唐亚阳在湖南省洞口县黄桥镇的永发小学进行调研中了解到,永发小学的信息化硬件条件与城市里的小学已无太大差别,但永发小学的教师普遍存在不想用、不会用、不好用、用不好的情况。这令唐亚阳对如何强化乡村智慧教育建设产生了思考,他表示,应高度重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如果只有好的硬件设施和教学内容,但缺乏具备一定信息化素养的教师队伍,就谈不上是真正的智慧教育”。
责任编辑:董晓娟
本文链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