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教育装备网!登录注册新账户

http://www.ceiea.com/zt/2022/ceeia/
全国教育辟谣平台

弥合教师数字素养鸿沟——全域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宁夏探索”

http://www.ceiea.com2021年09月29日 09:36教育装备网

  “我的‘鸟的天堂’是在一棵大榕树上,鸟儿在唱歌。”“我在‘鸟的天堂’,可以和小鸟对话。”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回民第二小学五年级(9)班的课堂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展示着自己设计的VR场景。

  走进教室,记者一眼看到,讲台大屏幕上播放着一首古诗和一篇现代散文,但这不是语文课,而是一节VR创编课程。这节课综合了语文学科素养、逻辑思维能力、电脑技术的培养与练习,是学校信息组教师与语文教研组共同设计的。曾经对信息化教学一筹莫展的回民二小教师,现在自主研发的“创新素养课程”已经在全区推广。

  其实,不仅是回民二小,宁夏很多学校的教师都在日常教学中,体现了高素质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目前,宁夏5个县(区)和27所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典型案例。

  作为国家首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唯一的建设省份,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宁夏是如何实现全域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

  政府督导 高校加持

  确定大融合生态化发展策略

  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体量不大的宁夏,为了让教育紧跟信息时代发展步伐,自2013年以来,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建设“网络校校通”。

  “我们重点是向时间要速度,靠的是政府督导、高校加持、扎实推进。”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王建平如此阐述。

  从“网络校校通”到全面推进“三个课堂”应用,宁夏提前两年实现了国家提出的“三全两高一大”目标。

  “最初我们从基础设施上下手,采用考核、项目推进等方式推动信息化建设。”自治区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永涛回忆,两年时间学校设备跟上了,却发现教师用不起来、用起来了也不得法,“我们意识到,教师信息技术和素养过硬,是实现‘互联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条件。”

  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宁夏采取大开放、大合作、大融合的生态化发展策略,汇聚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教育信息化科研队伍的力量。

  其中,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西北)扛起“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大旗,组建了由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2.0专家工作组副组长、华中师范大学吴砥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

  然而,提升全域教师信息化素养之路并不平坦。

  首先,宁夏全区教师断层严重,老年教师队伍中大多数教师计算机水平较低,无力提升自身信息技术。其次,年轻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能力不足。

  “培训搞过好多年了,不少教师就是拎着脑子听课。”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教育局副局长王少龙形象地说,培训模式十年如一日,年轻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培训后没有应用跟踪机制,听着心动,但实际不动的现象普遍存在。

  面对“心动而不行动”的现实情况,吴砥带领团队结合自治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选择了学校教育的核心场域——课堂作为主战场,提出以评促建的方案。

  方案的确定,意味着吹响了战斗号角。一批来自祖国各地,拥有高学历、高职称的科研人员常驻宁夏,与当地教师为伍,与一线课堂为伴。

  全域测评 内涵提升

  践行信息素养提升创新行动

  哪里最薄弱,就往哪里用力。吴砥说,尽管团队有获得软件著作权的教师信息素养测评系统,但如何精准挖掘宁夏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最快发展区”是测评的难题。

  为了保证面向全区7万名教师测评的科学性和指导性,科研团队频繁奔波在宁夏5个地级市,走访了大部分区县,踏入了50多所学校,访谈调研了地级市教学管理人员、校级领导干部、教师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科研团队历经多次专家论证、与宁夏教研团队集中封闭式研题,终于成功研制出含有629道情景测试题的宁夏本地测试题库。试题内容包括对教师信息化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伦理道德和专业发展的全面测评,并形成了面向中小学校长、教研员和教师等不同对象的评价指标体系。

  2020年11月21日,自治区全区中小学校长、教研员和专任教师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一人一号登录宁夏教育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测评系统,有序开展线上答题。

  而这次测评,宁夏实现了国内三个“第一”:

  ——第一个以省级为单位推进测评工作的地区;

  ——第一个测评对象范围覆盖率达到100%的地区;

  ——第一个绘制全区教师信息素养发展动态地图的地区。

  测评结果初步表明,自治区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情况较好,测评合格率达99%、优秀率达57%。

  银川市兴庆区教育局信息中心主任黄莉介绍,兴庆区与高校共同建立的“未来教师发展中心”,针对测评结果,确定以课例教学为突破口,通过构建真实课程资源,实现“研—训—教”一体化。

  兴庆区回民第二小学观湖南校区执行校长童慧玲说:“培训强化了教师对各类信息化教学教研工具使用场景的理解与运用,教师有了课堂教学模式重构的能力。”目前,回民二小教师自主研发了AR交互课、人工智能语言编程应用课、VR资源制作等“创新素养课程”,学校三至六年级每个班一周开课两次。

  在乡村校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的银川市贺兰县,测评结果也为精准培训指明了方向。

  “以前费几天时间做的微课,学生不爱看,培训后学了用软件编辑动画片,制作简单不说,学生也爱学。”贺兰县德胜实验小学教师王姗在全县教师信息化素养轮训中学了不少“实招”。

  贺兰县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分层明显的现状,结合测评体系及结果,将教师信息化素养凝练成30个微能力点,全员轮训,一一击破。该县教育局信息中心主任胡学利介绍,今年,贺兰县已与华中师范大学签订了《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合作意向书》,定期面向全县校长、教研员、教师开展信息化素养分级评价,并将测评结果作为制定教师培养计划的重要依据。

  试点先行 统筹兼顾

  打造多主体分层次培训模式

  “真真没想到,信息技术实现了我多年的教育梦想,教师智慧教,学生智慧学。”一见面,银川市第十五中学党委书记马晓农就告诉记者,在学校生源严重流失的情况下,信息化介入教学才短短4年,学校升学率从中游水平跑到了全市前列。

  “去年8月,我入驻银川十五中,一年听了160余节课。”科研团队成员中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石映辉笑着说。2020年,石映辉是十五中听课评课最多的教师。

  信息化进入课堂,银川十五中教务主任刘佳妮身先士卒,课上用信息化手段演示实验,居然出现了现象和知识点冲突的意外,她手足无措,而现在她会迅速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意外产生的原因,提升课堂教学深度与成效。

  刘佳妮深知学校教师们工作压力大,没时间学技术,更没时间研究信息化教学,但专家驻校指导后,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变化她一一看在眼里。从开始不愿用信息化,到信息化课堂教学调控能力大幅提升,再到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多名教师获得部级一等奖,全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成阶梯式发展。

  银川十五中教师的变化,是政府与高校双向加持的成效体现。放眼全区,宁夏政府与高校专家团队协力合作,频频打出“组合拳”:

  ——全面覆盖,提供智能化泛在教学环境。宁夏建成省级教育云平台,实现学校互联网200M带宽接入、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线互动课堂、“互联网+教育”达标县(区)和数字校园建设5个全覆盖……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试点先行,专家驻校指导培训。由自治区统一提供财政支持,为全区12所“互联网+教育”标杆校配备了教育信息化专家负责全程指导培训。

  ——统筹兼顾,优化各级各校教师信息化培训。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在全区教师范围内推开六项行动,即教师智能助手应用行动、未来教师培养创新行动、教师智能研修应用行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升行动、智能帮扶贫困地区教师行动、教师大数据建设与应用行动,满足自治区不同地区、不同主体、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

  重点参与了“教师智能助手应用行动”的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占比由2017年的24%提升到了现在的35%。

  以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王建平说,宁夏与高校专家团队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下一步将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域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新模式新机制,努力为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活力引擎。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
声明: 本网部分文章系教育装备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
“一带一路”国际教育装备创新发展大会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展会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