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江西兴国做好乡村美育“加法”
http://www.ceiea.com2022年08月09日 15:53教育装备网
家住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枫边乡大乌山脚下的80多岁竹编老匠人许显福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竹编手艺竟会成为当地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特色课程。每隔一周,枫边中心小学师生就会徒步15公里来到许老家,接受许老手把手传授竹编技艺。
“双减”之下,兴国探索山区美育工作,推动乡村学校开发出一系列美育课程,帮助孩子们深入了解民间艺术文化,让美育之花在大山深处绽放。
“双减”之下向美而行
“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地处罗霄山脉的兴国县,人文资源丰富,还孕育了浓厚的客家文化。但起初,兴国县农村学校在美育课程的设定上并未立足于当地丰富的美育资源,而是盲目跟风城区学校,最终“美育课程”出现专业教师短缺、家长学生无感、实用施展性差等一系列难题。
“双减”之下,乡村的美育之路应该怎么走?兴国县教科体局探索提出“1+X+Y”的课后托管服务模式:“1”为基础性的托管,“X”则是学校“一班一品”开设的如书法、绘画等兴趣培养课程,“Y”是学校专长教师指导或整合校外资源开设的社团拓展项目。
乡村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等课后延时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山歌、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育课程。
与此同时,让乡村美育流动起来的“美育帮扶机制”在全县范围内启动。“双减”以来,兴国新招募音乐美术教师32名,全部派往乡村中小学;以教学片区为单位的优秀音乐、美术教师在送教边远农村校的“走教行动”中联动成“美育共同体”……师资培训、跨界培养、“走教行动”“特岗计划”等帮扶项目的实施,激起了乡村美育教师成长的“一池春水”。
指尖流淌农耕记忆
剪纸、衍纸、编织、标本制作……在兴国的乡村学校,丰富多元的美育实践在指尖上呈现。
屋里是剪刀下花鸟虫鱼的奇妙世界,窗外是连绵的田野与群山。6月3日,兴国县方太中心小学剪纸社团的孩子们在玻璃房中,开始了每周五的“指尖课堂”。方太小学的剪纸社团创立于2014年。“双减”以来,方太小学的教师将剪纸艺术带入了各村小的课堂。
梅窖小学衍纸社团也在课后延时服务开启后迎来升级,由于集训的时间增加,训练更加系统,社团成员从单人制作到中大型团队创作,作品从单一事物到多个场景。
美育课堂也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得到延展。这一次,它发生在兴国县鼎龙中学的校园与农家菜园。学校的标本制作社团成立于“双减”政策施行之初,学生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植物制作标本。随着技艺越来越娴熟,社团成员已开始尝试工艺要求更为严苛的动物标本制作。
除了艺术作品外,兴国永丰小学的学生们在客家美食“仙人冻”的制作中发现了盛夏的清凉美感:仙人草在土地里采摘,食物在自然中熬煮,碧绿的米冻散发着永丰乡民割舍不下的草本香……
乡村美育正以一种全新的、生动的模样,从兴国师生的心中、手中,优美地呈现出来。
美育生态渐成气候
兴国县高兴小学拥有10个教学点,7个村小,很多网点只有十几个学生,网点老师的年纪偏大。但这些拥有“农耕记忆”的师者,让镇上每个教学点都开设了富有乡土气息的美育课程:上密村小的以“劳”美校,向阳小学竹竿舞与《三字经》融合,文溪小学用剪纸激活童趣……
高兴小学校长刘和祥表示,“双减”以来,该镇在所有中心校、村小教学点开展美育。
贴近生活的美育,还与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生着一系列良性反应。
“一份标本要彻底完善,就必须要有学名、产地信息、采集日期、采集人、关键形态学描述等信息。”鼎龙中学校长韩周兴介绍说,标本制作社团的学生会在课余时间主动查阅资料,再给每一份标本作品贴上各种各样的信息标签,这是学生接触系统科学的途径之一。
上门求艺的枫边小学竹编社团,在向老艺人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师傅—小老师—全校”的三级授课体系。孩子们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编、插、穿等竹编基础手法训练,即便蹭破手指,也不耽误练习。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兴国乡村学校立足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出多个美育项目,让优秀的地域文化找到了更多小使者、小传
责任编辑:董晓娟
本文链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