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教育装备网!登录注册新账户

http://www.ceiea.com/zt/2022/ceeia/
全国教育辟谣平台

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以大型体育赛事服务为抓手——小球童拥有成长大天地

http://www.ceiea.com2023年11月06日 10:21教育装备网

  身着黑色T恤、白色短裤,皮肤晒成了古铜色,当19岁的中国网球女单选手田方然亮相2023年中国网球公开赛时,现场一阵欢呼。虽是正赛首秀,但对脚下站立的钻石球场,她并不陌生。

  时间倒回9年前,彼时,10岁的田方然是中网公开赛上的一名小球童。当时,赛场上还有百余名球童和她一样,都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从球童到中网女单决赛场上中国的“六朵金花”之一,以新身份回归赛场的田方然,完成了对自己的又一次超越。

  据不完全统计,育新学校已经持续向中网、澳网等国际性职业赛事输送千余名训练有素、充满朝气的球童。很多学生也像田方然一样,因为球童经历而爱上网球,人生轨迹得以改变。一所普通的中小学校,为何有这么大的能量?其中又蕴藏着哪些育人秘诀?近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育新学校。

  球童,不只是捡球那么简单

  2005年,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出台“1+X课程”,要求每所学校发展一个特色项目,开发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将网球作为一项学校体育特色项目来发展,网球校本课程成为小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目前,育新学校是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网球分会主席单位,是北京市唯一的网球传统校。

  2010年,中国网球公开赛起用9至16岁的青少年球童。借助这一契机,育新学校和中网组委会达成合作,成为中国网球公开赛唯一的球童合作基地。育新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曹郑就曾是一名大学生球童,当中网起用青少年球童后,他又肩负起了球童培训师的角色。

  在曹郑看来,球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满足球员需求的角色,里面包含着配合、责任、义务、担当。

  赛事对球童的身体素质、奔跑能力、爆发力等有很高的要求,加上中网是国际性的重大体育赛事,球童还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能力,能听懂裁判播报和与运动员进行简单交流。这对很多学生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网前调度衔接、底线供球递毛巾、协作传接球等,这些看似简单,却需要团队精神和场上的应变能力,需要对网球规则进行认真研读,提前了解各个球星的习惯,并需要艰苦的训练基础做保障。在其中,你能看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蜕变。”曹郑说。

  每年4月到6月,学校会在校内对球童进行选拔训练。8月,这些球童会和在全国海选出来的其他球童一起,在国家网球中心进行为期12天的中网集训。

  9岁的马忆涵是年龄最小的球童,整个训练下来,不仅人晒黑了一大圈,饭量还变大了。据她妈妈说,那段时间,练习口语对话和传接球成了小姑娘在家每天坚持做的事情。真正到了中网赛场上,当马忆涵和其他5个上场球童无差错协调运转整场比赛时,她充满了自豪感。她也从一个平时不太关心体育项目的小女生,逐步发展成为狂热的体育迷。

  “身体前倾,腿部弯曲,脚尖朝前不要外八,重心位于前脚掌部分……”深秋季节,在育新学校的操场上,记者看到,体育教师张天光正在给二年级的学生上网球课。学校网球课程的普及让孩子们掌握了基本的网球知识和技法,很多孩子因为网球课而想当球童,也有一些孩子因为当球童而更加喜爱打网球。“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和相互促进。”张天光说。

  以体育人,带给学生更多成长

  对于第一次做球童的经历,田方然记忆犹新。“当时现场的氛围、所有球员在场上为每一分拼搏、球员场上场下的自律等,都对我产生了触动。”也是那次经历,成了她在网球之路上的重要启蒙。她在心底埋下一颗种子:“有一天我也要站在这个舞台上,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梦想照进了现实。今年6月,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读书的她,获得了美国大学生网球联赛总决赛女单冠军,是首个获得该项赛事单打冠军的中国人。虽然在随后的中网正赛首秀上未能更进一步,但对田方然来说,仍不失为一次宝贵的经历。

  在北京工业大学读书的周顺业,小学、初中和高中均就读于育新学校。在他看来,在中网8年的球童服务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他回忆说,最让他激动的时刻是在赛场上服务偶像纳达尔:“近距离地站在纳达尔边上,给他供球,给他递毛巾,那感觉,太酷了!”如今行走在大学校园里,他还经常穿着当年做球童时的衣服。小学时养成的网球爱好成了他的“能量补给站”,人生遇到迷茫困顿时,总能从中找到前行的勇气。

  育新学校校长陈国荣说:“在学校,我们把体育作为德育的一个前置环节。体育运动和竞赛之中,包含了孩子们成长的很多好品德,比如团队合作、竞争、家国情怀、拼搏等,我们希望通过体育来促进德育。”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要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

  场地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教学评价体系,这些都是网球课刚开展时面临的问题。为了上好网球课,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校本化改造,通过缩小网球场地、改造网球器械、自编网球教材、创编网球操、改编网球规则等来弥补开展网球教学时遇到的现实问题。

  为提升学生网球技能,学校组建了网球训练队,针对部分学生每周安排2至4节的网球课余训练。学校还定期开展校内网球活动,既有考虑小学生年龄特点的网球游戏,又有针对不同技能水平的网球比赛。

  在网球校本课程的带动下,学校其他体育项目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育新学校是北京市棒球传统校、北京市武术和排球传统项目学校、海淀区足球特色校等,学校以网球、棒球、排球、武术四个项目为重点,在运动普及基础上,以必修、选修、兴趣小组、社团和学校体育代表队等多种形式开展“教与学”的创新体验,通过两操创新,提高学生参与热情,提倡人人参与体育、人人享受体育,打造温馨和谐的体育课堂。

  据张天光的观察,因为体育与健康课以及校园多种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热爱运动的学生多了,学生们也明显开朗自信了。“体育就像明媚的阳光,照进了学生们的内心,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少了。”张天光说。

  学校教育汇入社会的“大江大河”

  在陈国荣看来,学校教育不能有很宽的护城河。“一定要让学校的这股‘河水’和社会的‘大江大河’连通起来,让学生们在社会中培养好的品质。”

  当校内体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时,向外寻求“增量”就成了育新学校的一个创新性做法,而球童服务正是联结学校和社会的一个很好的桥梁。2010年起,育新学校有20余人次分别服务澳网、法网两项大满贯赛事,在赛事上展现了中网球童的风采。中网组委会相关负责人称,这种稳定、持续、高水平的球童选拔与培育,一方面锻炼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确保了相关赛事的顺利举行。

  自2010年起至今,学校每年都会安排学生参加北京市中小学网球比赛以及全国性的校园网球比赛,蝉联近十届北京市中小学网球赛冠军。在全国中学生网球比赛中,2017、2018年连续两年荣获初中女子组团体冠军。作为网球龙头校,为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实战磨炼,育新学校还举办了北京市“育新杯”中小学生网球级别赛,北京市中小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报名参加不同级别的网球赛事。“比赛是公益性质,家长们都是志愿者。”曹郑说。

  不仅仅是网球、棒球等体育类项目走出了校园,在育新学校,依托社会资源开门办学已成为常态。

  育新学校的中小学校区分别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新康园和育新花园小区内,在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包括垃圾分类讲解等多种多样的社区服务。

  中国农机院农机试验站是育新学校的生产劳动核心基地,学生每学期都会到农机试验站进行沉浸式学习,水稻插秧、豆腐制作、无土栽培、喂牛挤奶等40余个劳动项目都深受学生喜爱。学校还与中国科技馆共同打造了科技志愿服务与体验项目,学生们积极参与志愿讲解,了解霓虹灯、磁悬浮列车等设备设施蕴含的科学道理,从而树立了科技改变世界的意识,激发了创新精神。

  “社会参与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指标,我们还会持续创设更多机会,带领学生们走出去,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培育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时代新人。”陈国荣说。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
声明: 本网部分文章系教育装备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
“一带一路”国际教育装备创新 发展大会暨教育装备博览会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展会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