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多一些 “小眼镜”“小胖墩”就会少一些
http://www.ceiea.com2024年03月11日 09:55教育装备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9日下午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要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和充足的课间活动,注重劳动习惯养成,采取务实管用的举措,着力解决“小眼镜”“小胖墩”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快实现校内减负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近年来,近视、肥胖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慢病,青少年身心健康话题也成为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虽然中小学生的体质提升工程在扎实推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小学校园,“小眼镜”“小胖墩”还是屡见不鲜。如何破解“小眼镜”“小胖墩”等问题,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认真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要求,坚持开齐开足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加强课外锻炼,保证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和充足的课间活动是一个重要抓手。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明确要求,学校应当将在校内开展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每天锻炼一小时”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保障,更是刚性的法律要求。
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是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关键基础。体育课是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主渠道。一是要从量上进行保障。要落实课程方案的要求,确保体育课开齐开足,不被占用。二是要拓展体育师资。当前部分中小学尤其农村中小学体育专任教师不足,要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兼任体育教师,弥补师资不足问题。三是要在质上进行提升。一些体育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专项技能水平不高、教学方式单一枯燥,跟不上现实要求。各级政府和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师的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保障,切实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此外,还要确保体育课堂质量。加强区县教研组织对体育教师的指导与帮扶,明确规范课堂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建立健全体育课堂评价理念与指标体系,确保体育课高质量开展。
用心用好体育大课间,是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必要支撑。体育大课间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和中小学体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当下,一些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或者存在单一传统、学生不喜欢等问题,或者存在追求形式、讲究花样、忽视运动规律的问题,影响育人实效。对此,遵循科学原则,既要符合运动锻炼规律和学生身心发育规律,又要强化运动实效,让学生在锻炼中强健体魄。要遵循兴趣原则,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让大课间在立足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丰富多彩、精彩不断,让体育锻炼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兴趣变成习惯。
提质赋能课后锻炼,是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有效路径。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是加强体育工作的目的所在,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学生的锻炼时间不能保证、锻炼习惯没有养成、锻炼兴趣没能激发,原因在于校园体育活动顶层设计不足、项目活动落实不实。抓好落实,一是做好制度设计。要把在校体育活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之中,确保其合法地位。二是研制好活动载体。遵循“一地一策”“一校一策”的精准原则,做好体育运动项目个性化设计与体育活动的个性化指导,让学生享受运动快乐,形成运动习惯、激发运动兴趣、增强健康体魄。三是抓实考核评价。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建立学生成长体育档案,将测试优良合格情况以及体育设施场所建设纳入政府和学校绩效考核,推进政府、学校、社会同向发力。
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大学校、大熔炉。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育人的合力,孩子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都要为儿童青少年增强体魄创造条件。家长一方面应该掌握健康的饮食观念、近视防控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转变教养观念,重视体育锻炼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引导和带领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从社会层面来说,要强化顶层设计,将儿童近视、肥胖防控融入各项政策,加快制定和出台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大对儿童青少年健康工作的投入力度,形成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格局。比如,为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更多的场地、设施,把更多优质的社会育人资源提供给孩子。我们相信,各个育人主体协同发力,让孩子们在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小胖墩”“小眼镜”就一定会减少。
责任编辑:董晓娟
本文链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