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教育装备网!登录注册新账户

http://www.ceiea.com/zt/2022/ceeia/
全国教育辟谣平台

以质换量:中小学教师减负密码

http://www.ceiea.com2024年05月30日 10:39教育装备网

  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早在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要求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事项,协调好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关系,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时间密码是什么,如何影响了教师负担,又如何促进教师“减负”?笔者尝试从“量”和“质”两个层面探索改善教师工作境遇的有效策略。

  有关工作时间的理论主要分为时间同质性理论与时间异质性理论两大类。其中,时间同质性理论认为所有工作时间都具有损耗性,工作时间过长会对个体的身心造成负面影响。美国哈佛商学院学者特蕾莎·阿马比尔和史蒂文·克雷默认为,尽管完成高挑战性工作需要付出很多时间,但是投入该工作可以给人带来进步、成功等积极情绪,进而促进个体恢复和补充。因此,时间异质性理论认为,并非所有工作时间都具有损耗性。在此基础上,加拿大女王大学学者雅各芭·莉莉斯进一步提出,一些工作虽然会消耗调节资源,导致个体损耗,但也会产出关键个人资源,促进个体恢复。其中,调节资源主要指个体实施自我控制,调节自我思维、情绪和行为所需要的有限能量;关键个人资源主要包括积极情绪、自我肯定和感知到的亲社会影响。调节资源与关键个人资源对个体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调节资源的消耗会造成个体损耗,是工作倦怠产生的重要原因,而关键个人资源的产出会促进个体恢复,能够适当缓解调节资源消耗带来的负面影响。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当关键个人资源的产出超过调节资源的消耗时,工作时间会对个体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当关键个人资源的产出少于调节资源的消耗时,工作时间会对个体产生消极影响。

  根据调节资源的消耗程度和关键个人资源的产出程度,国内有学者将工作时间划分为四种类型:突破型工作时间、补充型工作时间、低维持型工作时间和耗竭型工作时间。突破型工作时间的特点是高投入、高回报,即个体消耗大量的调节资源,然后产生丰富的关键个人资源;补充型工作时间特点是低投入、高回报,即个体通过消耗较少的调节资源获取丰富的关键个人资源。相应地,低维持型工作时间具有低投入、低回报的特点,而耗竭型工作时间具有高投入、低回报的特点。

  基于时间异质性理论,本研究从“量”和“质”两个层面对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间进行分析,在“量”的层面,将教师工作时间分为学科教学时间、学生管理时间、学校事务时间和专业发展时间四个维度,通过统计教师在不同维度投入的工作时长展现教师工作负担的表层压力。在“质”的层面,将教师工作时间分为补充型工作时间、突破型工作时间、耗竭型工作时间和低维持型工作时间四种类别,通过分析教师工作时间的性质,探究教师工作负担的深层机理。

  教师工作时间是体现教师工作负担的重要指标。从时间异质性理论视角出发,教师的工作压力可以分为内外两个层面。从表层压力来看,教师工作负担主要体现在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时间分配有待改进两个方面,后者主要体现在学科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专业发展时间少、学生管理消耗时间多和学校事务占用时间多等方面。在学科教学方面,教师大量时间用于备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等与学科教学相关的其他活动。在专业发展方面,教师投入的时间最少,这可能是因为我国教研体系相对完备,能够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需求。但教师每天用于备课的时间并不少,说明现行教研体系还有亟需提升的空间。在学生管理方面,班主任面临的时间压力比较明显。班主任比非班主任平均每天多花近一个小时在监督检查、学生交流和家校沟通上。从内在负荷来看,教师工作负担主要由时间性质及其心理反应引起。面对同样的工作时长,不同教师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认知。比如,“双减”政策出台后,有不少教师表示,他们参加课后服务收获颇丰,愿意参加课后服务工作。但也有教师认为,课后服务增加了工作负担。

  为何会呈现出如此差异?这是因为工作时间本身并非一个绝然客观的存在,而是一个具有强烈人文色彩和精神要素的存在。不同教师对于不同维度工作时间的性质划分并不一致。调查发现,对于课堂教学、备课、学生交流、教研活动等突破型工作,教师非常愿意将时间投入其中,因为此类工作往往具有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而且完成这些工作时通常会有较大的成就感。与此同时,教师也期望将更多时间投入补充型工作,因为其具有低投入、高回报的特点,能够有效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

  我们可以通过以质换量来帮助教师在时间困境中脱身。工作时间的表层压力与时间异质性带来的内在负荷,共同导致了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过重的问题。要打破这一困境,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异质时间属性,以质换量,政府、家庭和学校多方共同努力,解决教师的时间困境。

  首先,政府要利用课后服务专项开发、课后服务补贴等多种形式,引导、鼓励并支持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开展适合的课后服务项目,这样就很好地将突破型工作时间与补充型工作时间结合起来,让教师在课后服务中得到释放,得到成长。此外,如有条件,可试行弹性工作时间方案,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把时间安排的选择权还给教师。同样的工作时长,强制性规定和主动选择带来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其次,学校应进一步优化本校工作时间安排,通过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等措施,建立起常规工作制度化、专业工作专业化的机制,减少频繁的应急工作带来的全员耗竭感。学校要想方设法使专职教师更加专注于教育教学工作,把更多的时间还给教师,让教师回归课堂,做他们真正喜欢并擅长的工作。

  此外,家长应该尊重、理解和信任教师,特别要充分信任教师,切忌从碎片化的信息中曲解教师。与此同时,家长应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在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营造尊重教师专业性的社会文化氛围,教师工作负担过重这一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滕珺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荆晓丽系该院讲师,杨子婷单位系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
声明: 本网部分文章系教育装备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展会会刊》广告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