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教育装备网!登录注册新账户

http://www.ceiea.com/zt/2022/ceeia/
全国教育辟谣平台

宝塔耸立 精神闪耀——“跟着课本读中国”之陕西篇

http://www.ceiea.com2024年11月01日 09:37教育装备网

  延安的秋天,红枣又像往年那样挂满枝头,稻田金黄一片。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在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中,诗人贺敬之在他的诗作《回延安》里,表达了对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对延安的深深眷恋之情。

  为什么这么多人对延安魂牵梦绕?带着疑问,记者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寻访革命先辈们在这里生活和奋斗的足迹。

  一座理想之城

  延安,镶嵌在陕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延安时期,这片红色热土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也成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出发点”。在这扭转乾坤的岁月里,延安“天下英雄豪杰云集”,形成“天下人心归延安”的壮观景象。青年们信念坚定、豪气干云,在延安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一面电子墙上,记者看到了数十张延安青年的黑白照片,他们面容坚毅,身躯笔直,眼神中带着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怀抱着“抗日救亡,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历经艰难险阻,奔赴延安。

  “只有登上了宝塔山,才算是真正到了延安。”画家王式廓在一路患有严重疟疾和高烧的情况下,从西安步行前往延安;科学家高士其曾因意外感染,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他拖着半瘫痪的身子,经过3个多月的跋涉才到达延安。

  据统计,那时到延安的知识分子,总共4万余人。青年们豪迈地说:“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

  杨家岭的红旗,枣园的灯光,清凉山的电波,南泥湾的歌声……延安青年的革命理想坚不可摧。

  为讲好他们的红色故事,坚定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延安各处革命旧址不断进行创新。枣园革命旧址管理处副主任曹峰说:“我们开通‘枣园知道’微信公众号和‘延安青年拉延安’视频号,创办了《百年党史大家学》《枣园知道读书分享会》栏目,加强青少年对党史故事的了解和掌握。”延安革命纪念馆宣教部负责人冯东梅说:“我们结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运用原创手绘、动态漫画、图文视频、热点交互等多种形式,让红色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以下简称“抗大”)旧址整饬一新、重新布展,培训讲解员,期待人们来这里感受这所“背包”学校的办学风采、青年学子的革命意志,感悟延安时期的教育智慧。抗大纪念馆副馆长柯延鹏说,他们除了接待来延安研学旅行的学生团体,还积极走进校园,为学生上思政课,讲红色故事,“让延安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这些革命旧址和红色纪念场馆,铭刻着那段扭转中国革命乾坤的历史征程,铭刻着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讲述着荡气回肠的革命故事。

  一首壮丽史诗

  延安13年,延河水滚滚向前,革命的火种熊熊燃烧,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艰苦创业,克服了无数艰难困苦,开启了壮丽的征程。

  为培养抗日干部和各种人才,党中央在延安和周边地区,创办了中央党校、抗大、陕北公学、马克思列宁学院等30多所干部学校和一大批中小学校。延安大学副校长谭虎娃说:“一大批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在这些学校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各种文化知识,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成为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艰苦的条件,拦不住党兴办教育和学员求学上进的决心。成千上万的青年没有住的地方,就自己动手挖窑洞,仅抗大一所学校半个月就挖好175孔窑洞。没有足够的粮食,学生们就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想办法喂猪、养鸡。

  “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边区学校克服重重困难,有效减少了文盲数量,为新中国的成立储备了大批优秀人才。

  如今,延安的教育继承了先辈们艰苦奋斗的传统。

  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坐落在延安城西北2.5公里处,是党的七大召开地。在这里,记者看到一名“红领巾讲解员”正向游客娓娓道来:“穿草鞋、吃糠菜,爬雪山、过草地,走过大半个中国,在看山山穷、看水水瘦的陕北,中国共产党人最终站稳了脚跟。”

  记者问他从哪里来,他说:“我的学校就在杨家岭旧址旁边,是一所有红色精神的学校。”

  琅琅书声把记者引到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

  校长高梅介绍,学校1974年成立时叫杨家岭小学,是一所村办小学,只有两名教师和一孔土窑洞教室。1995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发起“千家企业建千校”爱心活动。福州一家企业全体员工捐款52万元重建杨家岭小学,学校由此更名为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近30年来,这所乡村学校已“换了新颜”,在硬件、软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质量上实现蜕变。

  “来学校的那天清晨,一片金色的阳光洒在学校操场上,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小学《语文》课本上的课文《杨家岭的早晨》,想起毛主席种地的油画,一种特殊的感情油然而生,就把自己的微信名改成了‘杨家岭的早晨’。”高梅说,“学校坐落在革命圣地,在党的关怀下成长起来,建设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鞭策和鼓舞。”

  学校一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些学生家里没有课外书,学校就敞开图书馆的大门,让学生可以尽情读书;没有条件在家里发展兴趣爱好,学校就办起丰富多样的文体社团,让学生自由选择。“要让我们的孩子在爱的沐浴中茁壮成长。”高梅说。

  学校还把思政课堂延伸到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培育出一代代“红领巾讲解员”。目前,学校的80名“红领巾讲解员”,一到节假日和周末,就到各个革命旧址,为游客讲述延安的红色故事。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考察时强调,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抓发展在根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延安教育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十四五”以来,全市教育累计投入30.3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226所,增加学位3.12万个。计算机教室配备率达到100%,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达到100%,办学条件大幅改善。

  一种澎湃信仰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他对老乡们说,过去陕北老乡们修梯田、种庄稼,面朝黄土背朝天,抡起老锄头干活,广种薄收,十分辛苦,如今山坡上退耕还林种上了苹果,老乡们有工作、有稳定收入,孩子有好的教育,老人都有医保,生活越来越好。从陕北的变化就可以看到中国的变化。

  镌刻着光辉的革命岁月、深邃的红色记忆,延安几回回旧貌换新颜。如今的延安,新区高点定位,金融商贸、教育科研、高新产业落地布局,革命圣地焕发勃勃生机。就像贺敬之在诗中写的:“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一批批青年在这片革命热土上艰苦创业,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奋力拼搏。南沟村驻村干部刘玉是延安大学毕业生、2020年陕西省委选调生,她说:“延安精神激励着我,把一句句理论用在田间地头,把汗水洒在我工作的土地上。”

  毕业这几年,不论什么工作,她总是冲在前线。人口普查,她挨家挨户入户走访,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果树春季防冻、夏季防冰雹,她尽心尽力帮忙;苹果滞销,她利用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帮助销售……种种小事,都体现着对延安精神的践行。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这样写道:“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顶天立地的脊梁”,就是13年革命岁月孕育出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在延安多所学校,记者都看到了“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标语,彰显着延安教育的精神品格。

  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教务处主任白雪说,学校将延安精神融入办学理念,确定了“与英雄对话,向先辈致敬”“唱响红色歌曲,传承红色精神”“回望峥嵘岁月,讲好革命故事”“传承农耕文化,弘扬延安精神”等综合活动主题,让学生全面感受并弘扬延安精神。

  据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统计,全市现有革命旧址44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6处;革命类纪念馆19座,馆库藏革命文物43673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31件(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3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6处。

  为了弘扬延安精神,延安市建成中小学党史国史教育基地129个、省级及以上研学基地25个,坚持把班、团、队会放到革命旧址举行,把思政课上到纪念馆里,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延安,革命圣地禀赋的强大精神力量,如此令人魂牵梦绕,吸引着我们每个人“回延安”。

  (本报特别报道组成员:本报记者 杨桂青 冯丽 韩晓萌 黄璐璐 冯子琪 李洋 执笔:本报记者 韩晓萌)

(来源:《中国教育报》 )
声明: 本网部分文章系教育装备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
“一带一路”国际教育装备创新发展大会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展会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