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教育装备网!登录注册新账户

http://www.ceiea.com/zt/2022/ceeia/
全国教育辟谣平台

从甘肃简牍中汲取思政元素

http://www.ceiea.com2024年11月21日 13:42教育装备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力量根基。作为纸张发明前最重要的文字载体,简牍不仅开启了写本时代,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甘肃作为简牍出土大省,8万枚竹简木牍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充分利用甘肃丰富的简牍资源,为青少年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思政教育品牌,使其在感悟简牍文化的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的重要抓手。
  
  提炼甘肃简牍蕴含的育人元素。甘肃简牍包罗万象,大到涉及国家治理、国家安全的诏书律令、行政文书等,小到反映戍边生活的账册簿书、家书信笺,可以作为构建特色思政资源库的素材。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在甘肃简牍中有鲜活的体现。如,汉墓出土的武威王杖简记载,对“孤、独、盲、珠孺(侏儒)”等特殊群体,“吏毋得擅征召,狱讼毋得殴”,再现了古人的优抚和仁爱意识;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秦木牍地图,标记了山川、河流、城邑以及林木采伐、药材采集等信息,再现了先秦时期秦人重视环保、养育林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甲渠候官衙遗址出土的一份法律文书“建武三年候粟君所责寇恩册”,展示了汉代先民对诚信和正义的不懈追求;悬泉置汉简记录了“出马五十六匹,送大月氏客”、“出粟一斗六升,以食鄯善王”,体现了睦邻友好、崇尚和平的大汉气度。“百科全书”式的甘肃简牍不仅与历史学、文字学、文献学、社会学、法学、档案学等学科专业紧密相关,还与经济学、医学甚至理工科的一些课程有“契合点”。如,悬泉置汉简里有不少会计类简牍以及审计简,内含明显的复式记账法;武威出土的医药简,记录了诸多疑难杂症方剂,内容涉及临床医学、药物学、针灸学等中医基本学科;敦煌简牍记载了九九乘法表以及历书、干支表等。此外,简牍里的器物簿记录了各种兵器以及生活生产用品,涉及机械、建筑、冶炼、农业、手工业、水利等,展现了秦汉时期的科技发展和文明程度,可用于分门别类构建特色课程思政资源库。甘肃简牍还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对提升青少年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有重要作用。甘肃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合简牍的保存,因此不少出土的简牍墨色如新,可以直观真切地感受到古人书写时的心情、状态,书体包括隶书、草隶、行楷等,书风多质朴、率意,也不乏庄重典雅的风格。如,居延汉简中的“相利善剑”是较为工整的隶书结体,“永元器物簿”则是草书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简”的武威“仪礼简”,展现了完全成熟的汉隶,可与曹全碑、礼器碑等东汉名碑相媲美。
  
  探索甘肃简牍融入校园文化。被称为“冷门绝学”的简牍学,如何被青少年群体接受和传承,这是一大课题。随着央视《简牍探中华》的热播,甘肃简牍正以全新的形式进入大众视野,走进校园,走近青少年,让我们看到了其创造性转化为大众文化的无限可能。甘肃简牍记载了很多史书等传世文献所没有的普通人和普通事,这些生动的历史细节和生活场景可以改编成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甘肃故事、拍摄成实景戏剧,更利于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其中,既有汉代边塞烽火警报密码本“塞上烽火品约”,也有请托朋友买鞋、买毛笔、刻方印的信笺“元致子方书”;既有康居王使者进贡骆驼的册簿“康居王使者册”,也有向朋友借裤子的书信“元敞致子惠书”……从国事到家事,古代的人间烟火必将激发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可以电子屏、宣传栏、海报、建筑装修、室外景观以及文创产品等为媒介和载体,将简牍元素点缀在学生的衣食住行学游购娱等方面,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将简牍文化有机融入学生学习生活,还可通过组织读简班、制简坊、书法课、讲座以及诵读活动、简牍文创大赛、艺术展演等校园文化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生根发芽。
  
  围绕甘肃简牍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必须突出实践导向,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可以将国家一级专题类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和甘肃博物馆、敦煌博物馆、武威博物馆等有馆藏简牍的博物馆作为实践教学基地,通过看实物、听讲解,带领青少年感悟简牍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将天水放马滩、武威磨嘴子、敦煌马圈湾等简牍出土地以及长城烽燧、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作为研学出游地,找寻简牍足迹、探源中华文明。同时,还可培养青少年志愿者和小小讲解员,让他们以实际行动保护传承甘肃简牍这一重要文化遗产。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加强同简牍研究院、敦煌学研究所、丝绸之路和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院所的联系,将甘肃简牍中的育人元素科学融入不同学段思政课,以“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协同联动,汇聚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中华文明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建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思政课程不仅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具体实践,同时也是保护传承甘肃简牍这一“金字招牌”的有效途径,更是在新时代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凝聚磅礴奋进力量的基石。
  
  (尹雯单位系兰州工业学院,尹晓军单位系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出土文献与上古文学关系研究”[20&ZD264]成果)

(来源:《中国教育报》 )
声明: 本网部分文章系教育装备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
“一带一路”国际教育装备创新发展大会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展会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