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以奋进之笔书写区域教育新篇章
http://www.ceiea.com2024年12月06日 09:47教育装备网
绿色象征着生机勃勃、茁壮成长的生命活力。“‘绿色优质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个孩子的生命价值,注重智慧与效率的结合,旨在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深圳市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光明区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杨娜老师在2024年光明区小学语文“绿色优质课堂”教学交流活动中说。活动中,执教老师聚焦思维发展,以诗歌教育为育人着力点,通过一系列情境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阅读一首诗、了解一位诗人、探索一个时代,实现了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文化的传承。
这样的思维课堂正逐渐成为光明校园的常态。成立五年来,光明区教科院锚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目标,不断夯实课堂主阵地,深入推进教学方式变革,在教学研究、教师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书写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党建引领
夯实教研科研队伍根基
光明区教科院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党建+业务”同频共振,以高质量党建为教育发展蓄势赋能。
2024年,光明区教科院党支部以联动高校的方式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汲取“红色动能”。全体党员及教研员分批次走进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深圳大学,深入学习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新质生产力与教育战略转型等专题党课,与肇庆学院联合申报并获批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推动光明区教科研工作创新发展。
如何将党建与学科课堂紧密融合?2022年起,光明区教科院党支部开始探索“党建+学科”主题党课模式,党员轮流开发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党课,将党的红色基因与学科教学研究有机结合,并相继联合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光明凤凰学校党支部、光明区教科院附属幼教集团党支部开展党建交流活动,把“红色党课”讲到教学一线。
在这些“沉浸式”党建行动引领下,光明区教科院结合区情、教情、学情,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创设了一套党建与教科研双融双促的“光明模式”,打造了一支信仰坚定、战斗力强、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研员队伍。
聚焦课堂
推动教学方式深度变革
教材是课堂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对教材分析得越深入,就越能精准地把握教学的核心。光明区教科院采用专题讲解、互动研讨、模拟教学等方式,由教研员带领学科教师进行小组式、互动式、探讨式的教材研读和集体备课,帮助教师理解新教材新课标背后的教育理念,从而设计出更加贴合学生实际、富有启发性的课堂。
2024年11月5日至19日,光明区教科院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绿色优质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开设了覆盖23个学科段的46节公开课和23个专题讲座,探索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思维课堂,推广绿色高效教学方式。光明教师和区外名师同台交流,让光明教师在向外学习的同时也向内成长。
光明区教科院面向全区各中小学常态化实施“问题前置式”集体视导活动,为课堂教学“精准把脉”,五年来共开展集体教学视导、问卷调查百余次,听课2000余节,学科反馈上千场,为教师课堂教学观念、模式、方式的创新优化提供指导。
近几年,光明区教科院纵深推进教与学方式变革,光明课堂不断焕发新活力。探索大单元教学,有机融入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出台项目式学习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培训—实践—展示交流—改进”四环节闭环培养体系,评选17所项目式学习实验校。研制《光明区义务教育跨学科主题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遴选54名种子教师、11所基地学校,评选88个优秀案例,有力助推课堂教学走向课堂育人。
智慧教育也是光明区教科院课堂增效提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依托光明区未来教育研究中心、16所未来教育试点校(园)和7个未来教育优秀项目,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课堂,在全区40所学校、16个学科创建20多类研课活动,形成684份课堂分析报告,遴选出优秀课例60节。
在这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光明区积累的好课资源越来越丰富。光明区教科院顺势搭建“万节名课”平台,从区级层面对好课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归类,如今,“万节名课”收录课程6690节,教师学习成长“资源宝库”已然形成。教师“讲好课”的动力也显著增强,在2024年广东省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中,光明区共有17节课入选,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聚焦教师
牵引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光明区教科院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优化顶层设计,按照“覆盖全员、突出骨干、分类培养、示范引领、改革创新”的原则,构建起“新教师—教坛新秀—教学骨干—名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名家”层层递进培养体系,开展分类分层分岗系列培训,5年来累计举办培训3255场,惠及37.4万人次。
光明区教科院搭建区—校(园)—课题组三级科研管理体系,形成优质均衡的教科研服务体系,赋能教师成长。成立5年来,光明区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4次重大飞跃,填补了光明区建区以来无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无省级教科研成果奖的历史空白,连年刷新在市级教科研领域的获奖纪录,2023年更是实现了光明区学前教育市级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
“五育”并举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光明区教科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坚定“五育”并举实施路径,推动“每周半天计划”落地光明,让每名学生都能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在“五育”方面,光明区教科院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遴选出“100堂思政精品示范课”,建设“大德育”生态;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基础,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加强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办好家庭教育宣传周。成立光明少年文学院,连续5年举办“书香·光明”阅读节,在全区中小学营造文学育人氛围。全面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开辟出一条课题、科组、品牌活动协调发展的光明美育发展路径。《光明区学校体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顺势而为,强化体育教学和课外训练体系,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为学生成长带来更多可能。整体设计并实施“从农场到科学城”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统整项目,落实“一校一清单”,强化劳动育人成效。
品牌建设
“双区”建设和谐发展
光明区教科院充分利用区内科技资源和生态资源集聚优势,积极建设科技创新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双示范区”。
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成立光明少年科学院,构建“科学—科普—科创—科学院”科学教育体系,打造37个校外实践基地。近年来,统筹开发区级课程2门,组织研发基地课程40门,支持开发校本课程20门,收集基地课程102门。光明区科普学分制试点被认定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首批典型案例,光明区获评广东省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区。2024年11月17日,深圳学生创客节(2024)暨第40届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在光明区盛大举办,线上线下参加人数超15.5万人次。
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光明区教科院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培育出30所特色学校,建设了7个实践基地,定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大讲堂和中小学生“生态文明宣讲团”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活动,逐渐形成富有光明特色的自然生态教育活动品牌。
5年间,“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第二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工信部门、国家教育部门‘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等纷纷“落户”光明。回望5年,每一项创新与改革都是新时代区域教科研奋进之笔的缩影,彰显了光明区在教育领域的雄心壮志。展望未来,光明区将继续秉承创新精神,深化教育改革,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科技,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双重提升,为培养更多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温燕姿 刘懿 陈岱灵)
责任编辑:董晓娟
本文链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