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教育装备网!登录注册新账户

http://www.ceiea.com/zt/2022/ceeia/
全国教育辟谣平台

思维对话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以初中物理《家庭电路》教学为例

http://www.ceiea.com2025年01月03日 09:37教育装备网

  新课标倡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但笔者发现,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本应是教师着力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打开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却简化成教师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领着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高阶认知过程,仅仅体现在“怎么做”这一环节中,至于“为什么做”“怎么去做”,学生则很少动脑。他们的学,本质上还是被做、被思维,不是真正意义的“主体的过程建构”。这并不能怪学生。如果从“教”的角度分析,根源就是学生的思维被教“懒”了、教“碎”了。
  
  在笔者看来,学习活动是学生自主能动地与真实生活世界、已有学科知识、以往学习经历展开思维对话的过程;学乃有教之学,但教师的教不能是替代和包办;紧扣学习目标,坚持以终为始,用富有张力并指向学科知识本质的“主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积极、主动、有序、完整的,与真实生活世界、已有学科知识、以往学习经历的思维对话,才是正道。通过这样的思维对话,学生不仅理解新知(事实性知识)、建构新知(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形成新知(策略性知识)。通过这样的思维对话,更有益于实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学生在面对复杂情境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养目标。
  
  比如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9章“生活用电”。这一章包括“家庭电路”“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安全用电”三节内容,是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16章“电压电阻”、第17章“欧姆定律”、第18章“电功率”一系列知识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综合运用。其核心目标是:知道家庭电路组成,掌握安全用电常识,提高节约用电意识,感悟“极限”思想。这一章的教学完全可以走出“教师环环相扣地牵引、学生亦步亦趋地跟进”的模式,用内含着“主问题”的“大任务”引发、激活学生的思维对话,撬动、催生学生的自主性、序列化、完整的学习,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以其中《家庭电路》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首先抛出“大任务”——“邻居新买了空气炸锅,刚插上电源,家里就停电了。大家能帮他解决吗?”接着师生结合所学,围绕“大任务”展开思考、讨论,并抽取出拟解决的“主问题”:一是家庭电路构成情况如何?二是停电原因是什么?三是采取什么措施有效解决?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基于第15—18章所学,走进“生活实验室”,有序展开三个自主探究活动:一是调查并借助虚拟的家庭电路图,了解家庭电路的基本元件(三种颜色的线路)及作用;二是根据电路元件的作用,分组模拟实验,分析造成停电的原因(短路或过载);三是根据初步的分析判断,分组模拟实验,探究解决措施(绝缘体、保险丝及其选择)。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既能了解各自的家庭电路构成,又能通过功率计算公式对家用电器运行功率、耗电量等进行计算,判断“如果这些电器同时打开,电流总和是否超出电能表上的最大额定电流”,推断可能产生的后果、引发的危险。
  
  不难理解,学生在“大任务”的撬动下展开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本质上就是在与已有学科知识进行积极开放的思维对话。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建立了安全用电意识,而且形成了“整体统筹规划、有效控制变量、可超越极限”的本质理解,悟出了“凡事都有个度”“做事情不能超越极限”的道理,崔允漷教授所言的“动力值”“知能值”“方法值”“意义值”在这一过程中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增长。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大连市第八十中学)

(来源:《中国教育报》 )
声明: 本网部分文章系教育装备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
“一带一路”国际教育装备创新发展大会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展会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