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教育装备网!登录注册新账户

http://www.ceiea.com/zt/2022/ceeia/
全国教育辟谣平台

打造更多小而美的共享自习室

http://www.ceiea.com2025年01月17日 09:51教育装备网

  几张书桌、数盏灯光,三四十平米的自习室里,每一个座位都非常抢手,白天有妈妈们和备考、创业青年的身影,放学后还有许多中小学生和热心帮忙辅导的退休老同志。近来,在北京、南京、河南、湖南等地悄然出现各类共享自习室,虽小却美,就像冬日里的“最暖”风景,越来越多地成为社区居民的日常“打卡”点。
  
  伴随社会快速发展,学习成为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层次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人们对学习空间质量也有了更高需求。共享自习室之所以受欢迎,在于它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家门口的学习场所。共享自习室就在社区内,拥有Wi-Fi、打印机、饮水机等免费学习条件,不仅为社区有学习需求的居民提供了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也为邻居们创造了情感交流的空间,激发了社区活力。相比开设在人流量较大场所的商业化自习室,它更便捷、实惠、有温度,让人们对所生活的社区和城市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无论城乡,无论学生还是职场人士,也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有终身学习需求。一方面,终身学习的主体不受年龄、性别、民族和身份限制;另一方面,终身学习包含学校、社会、家庭等不同场域和线上线下、研学体验、志愿服务等学习方式的纵横联通。这就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坚持普惠开放的原则,着力破解城乡、区域分配不均的问题,为人民群众营造更多普惠性、开放性的文化空间和学习服务站。
  
  共享自习室的启示就在于,因地制宜利用周边的环境和资源,开辟出更多人群可及的共享自习室或类似的文化空间。很多社区都有一些“金角银边”,政府部门应当发挥好统筹功能,推动城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乡村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顺应社会需求变化。要最大化利用周边文化和空间资源,多为社区邻里提供读书便利性和生活获得感的公共学习和文化场景。同时,这些学习文化场所,应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允许不同人群拥有进入的平等权利,并在其中得到差异化需求的满足。理想的共享自习室,应当不只是换个地方学习,而是深入人们生活的心灵栖息地,印刻着地方和社区文化,是装点城市和乡村的文化品牌。
  
  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主导,但不等于政府包办。共享自习室的可持续运营,也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随着基层治理持续强化,共享自习室可以在人们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文化服务功能。而如何优化服务,是建设之后的关键问题。延长自习时间,甚至开放24小时服务,打造更有特色、更有温度的共享自习室成为时代趋势,这要求着力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度,引入非营利性的社区或机构志愿者,保持共享自习室“高规格体验”和“低成本服务”的优点。
  
  此外,全面满足社会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也是共享自习室的发展方向。有调查显示,高学历者、高收入者、高技能者,其接受的学习资源和教育培训多元,而低学历者、低收入者、农民工、失业者、残疾人等群体获得学习资源和培训种类明显单一。这就要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应当充分关注到社会特殊群体,增强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全民“愿学尽学”学习目的实现。
  
  (作者系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来源:《中国教育报》 )
声明: 本网部分文章系教育装备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
“一带一路”国际教育装备创新发展大会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展会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