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儿童发展规律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小学《道德与法治》低段教材编写理念
http://www.ceiea.com2025年01月17日 10:02教育装备网
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材在修订过程中以国家要求为根本遵循,以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指向,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坚持一体化编排教材内容、坚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下,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落实课标精神
新教材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及系列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文件的要求,着力做到“四个注重”。
一是注重活动教育。实践性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本课程的重要特征,活动是实践性在小学阶段的主要体现,是小学低段儿童实现自身与环境交互作用的重要方式,通过活动,儿童构建起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和世界的理解,逐步形成生活观和世界观。
二是注重真实教育。教育要引导学生直面自己成长的真实感受与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教材聚焦儿童成长中普遍存在的真问题,如在入学教育中认识校园、交新朋友、学会上课、过好课余生活等,通过帮助儿童解决成长中的真问题,实现儿童真实成长。
三是注重兴趣引导。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是任何学习真实发生的前提。教材编写尽量采用儿童语言、儿童叙事视角,通过绘本式教材设计、多元教育活动呈现,激发儿童感受生活、思考选择、辨析价值、采取行动的兴趣,通过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形式和贴近生活的内容,吸引儿童通过教材走向真实的成长。
四是注重正面教育。教材在内容立意、语言表达和范例选取等方面,以正向引导为叙事基调,以积极进取为主体视角,尽量减少负面表达、范例所产生的消极教育暗示,使教材从设计思路到具体事例的选择、从形式到内容都以正面教育为基本立场,为儿童成长营造健康向上的教材文化。
尊重儿童发展规律
教材修订认真考虑学科特点、儿童成长、教学实践及现实生活等多方面需要,在内容上整体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逻辑,突出“四条主线”。
一是以学科逻辑为主导线。精神养成逻辑是教材编写的核心遵循。《课程标准》强调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这与中国传统教育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一致。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修订,以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的逻辑关系为单元顺序安排的依据,引导学生的精神不断成长、不断超越。
二是以儿童发展逻辑为主体线。教材编写是服务于学生成长的。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关注学生生活和成长中的问题,帮助儿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问题解决助力儿童精神成长,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效的重要保证。儿童生活和发展中的问题作为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材修订的主体线索,构成教材内容设计的重要依据。
三是以生活实践逻辑为时间线。教育总是发生在现实文化的社会情境中的。教材修订充分考虑教育的实践逻辑,尽量将教育内容安排与儿童生活中的社会和文化事件、教育现实的整体安排相协调,这便是教材编写的生活实践逻辑,构成教材编写的时间进度线。
四是以螺旋上升逻辑为内容线。教材修订采用螺旋上升的主题编排逻辑,即同一主题内容的教育,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由低到高的水平,出现在小学低段不同册次中,但这种出现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着不断深化的教育目标设计和教学重点定位。
凸显儿童兴趣
教材修订注重凸显儿童兴趣,体现小学低段教材的特点。
一是采用对话式语言风格。从儿童立场出发,教材通篇采用儿童对话的语言表达方式。教材中设计了与儿童同龄的引导儿童,作为教材的“主持人”。“主持人”通过提问、打开话题、提示注意点和小结的方式,与学习者展开对话,一起进入学习主题,推进学习过程。这种对话式语言风格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受教育者的被动地位,调动了对话参考者的学习积极性,更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考虑到低段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表达习惯,教材中对话也尽量采用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保证语言的普遍性与规范性,这一方面使教材因童言童语更容易被低段小学生接受,另一方面也缩小了学习者与教材间的心理距离,使教材充满了童趣。
二是采用绘本式呈现方式。小学低段儿童的识字能力有限,但有一定的情境理解能力。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是依赖情境的社会性学习,而对社会性情境的理解,小学低段儿童无法完全通过文字实现,绘本是最适合他们的阅读方式。低段教材采用绘本式编写,以图为主,辅之以文,使儿童能够通过图示理解相对复杂的社会和生活情境中的问题,获得对社会与生活的理解。绘本式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以文字为主、图画为辅的呈现方式,降低了识字量对儿童社会性成长的限制,除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对儿童的吸引力外,还为识字量较少的低年龄段儿童降低了学习理解的门槛。
三是采用活动性内容设计。具体形象认知是小学低段学生的主要认知学习方式,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的教育内容,无论是价值观念、法治观念还是习惯的养成及内在情感的激发与丰富,都依赖儿童参与活动实践的真实过程。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观念,是与道德情感、意愿相融合的观念,因而也是具有行动倾向的观念,是一种立体的实践智慧,而非单维的观念或行为。这正是社会性学习不同于纯粹的学科知识学习的差异所在。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董晓娟
本文链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