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教育装备网!登录注册新账户

http://www.ceiea.com/zt/2022/ceeia/
全国教育辟谣平台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总结交流活动在石家庄举办

http://www.ceiea.com2025年04月07日 15:44教育装备网

2025年4月2日,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总结交流活动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功举办,来自全国的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聚焦智能研修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成果与未来发展进行了交流研讨,1000余位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莅临活动的领导有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肖航副主任,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杂志社蒋宇副社长,河北省教育技术中心陈晓辉主任,河北省教育技术中心王玉芹副主任,石家庄市教育局冯炜副局长,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政府郝永志副区长,石家庄市长安区教育局党组书记赵卫东局长。

莅临活动的嘉宾与专家有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音像出版社马小强社长,内蒙古教育装备中心张红星主任,山东省电化教育馆李浩馆长,安徽省电化教育馆闫明圣馆长,四川省教育信息化与大数据中心李莹主任。应用试点工作专家组组长、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刘清堂教授,应用试点工作专家组副组长、扬州大学数字媒体应用研究所所长冯锐教授,应用试点工作专家组成员、扬州大学孙发勤教授,应用试点工作专家组成员、徐州市电化教育馆周岩馆长,北京中庆现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宋东茂董事长。

开幕式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主编曾祥翊主持开幕仪式。

河北省教育技术中心陈晓辉主任,石家庄市教育局冯炜副局长,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政府郝永志副区长在开幕式上致辞,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肖航副主任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肖航副主任在讲话中表示,四年来,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呈现规模化应用趋势。一是智能精准教研广泛覆盖、规模扩容,越来越多的学校积极参与试点工作,教研员、职初教师、骨干教师以及名师工作室等关键群体均表现出较高的参与水平;二是智能精准教研保障机制持续优化,呈多样化发展态势;三是与外部教科研机构或高校的合作开创了教研新时空;四是多样化的智能精准教研活动有序开展,教师对教研效果满意度较高;五是智能精准教研创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从“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跨越。他指出,智能研修平台已成为开辟教研数字化转型新赛道、塑造智能精准教研新优势的重要抓手。为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资源中心将组织开展“智能研修平台规模化应用领航行动”,推动教师规模化专业成长和区校两级教研高质量发展。

颁发证书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为智能研修平台领航试点工作区、领航试点工作校、创新应用教研团队、卓越教研员、卓越教师颁发证书。

卓越教师代表巴中市平昌县第二小学罗欢、卓越教研员代表邯郸市丛台区连城小学王雪发表获奖感言。

工作报告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主编曾祥翊作《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总结》报告。报告指出,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于2021年启动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旨在以智能精准教研推进教研高效、高质量发展和教师高质量专业成长。资源中心按照“培训先行、典型培育、数据赋能、模式创新”工作思路,通过行政推动、专家引领、平台迭代、企业助力、应用培训、示范创新、成果宣传等举措推动试点区(校)探索规模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取得了六个方面的成果成效。为深度推进智能研修平台应用,总结了试点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2025-2028年期间,拟组织开展智能研修平台规模化应用领航行动计划。

专家报告

专家报告环节由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音像出版社马小强社长主持。

应用试点工作专家组组长、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刘清堂教授作题为《智能精准教研的理论与实践》的报告。报告从教师研修的演进向度,整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分析不同时期政策文件中对教师教研提出的要求,梳理教师教研理论的演进。进一步厘清智能精准研修的内涵特征、基础理论、发展趋势,明晰智能精准教研理论及价值意蕴。结合智能研修实践案例,进一步归纳智能精准教研模式及实际教研活动方案。

应用试点工作专家组副组长、扬州大学数字媒体应用研究所所长冯锐教授作题为《AI赋能教研,开启智能精准教研新纪元》的报告。报告中指出,智能研修平台首次开启了我国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研工作的实践探索。智能研修平台经过了新的技术升级和功能改造,备课、磨课、教学、评价、反思等教研业务全覆盖,教研数据采集与分析升级为多模态,教师和学生行为分析已经达到了12种,可以即时呈现5类课堂场景的时序图切片,课堂学情曲线达到四种。AI教研大模型得到应用,智能诊断、策略推荐、智能评课等实用功能得到实现。目前,平台正在拥抱DeepSeek大模型,正在利用DeepSeek算法模型深度对接教师教研的各个应用场景,加大DeepSeek与教师实际教研工作的深度融合,为基础教育的每一位教师开启更加智能、高效、便捷、创新的科研之旅。

案例展示

本环节由石家庄市长安区教育局教研员郭春霞老师主持。

河北省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王玉芹带来了题为《“智研”启航新征程,教师成长奏华章——河北省智能研修工作汇报》的报告,强调河北省通过“人工智能+教师研修”的模式,在“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项目”中显著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并构建了“1345”智能研修体系,为区域教育创新提供了示范经验。

石家庄市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赵慧敏的报告《数智赋能·“域”见未来——双减背景下石家庄市以智能研修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践探索》中,介绍了石家庄市在双减政策下,如何通过智能研修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全链条推进机制,以及“1(网)+2(平台)+3(维度)+N(应用)”的独特模式。赵主任还分享了长安区作为试点,如何通过“三阶六步两跟进”的教研模式,结合智能教育联盟和智慧教育工作室,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功案例。

石家庄市长安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卫东的报告《数字赋能创新态,科技领航启新程》中,阐述了长安区作为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领航区的战略地位,以及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了“长安样本”。

石家庄市长安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李勇惠的报告《构建智慧教研新生态,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一核五维”数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详细介绍了长安区如何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为指导,通过“一核五维”数智赋能教育体系,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并分享了三年来的实践成果。

石家庄市实验小学张珊珊老师带领学生们展示了小学三年级数学《探索乐园》的课例。

随后,长安区小学数学研修工作坊的老师们围绕这一课例进行了“微教研”。老师们利用AI数据和观课反馈,深入分析了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并基于实践经验提出了改进策略。在热烈的讨论中,老师们展现了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工作坊还强调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并期待人工智能与教师智慧的结合能够激发创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照亮道路。

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幼教室主任杨亚伶对领航区教研理念及模式研究的落地、微教研活动进行了点评,给予了高度评价。

经验交流

领航区代表经验交流环节由江苏省徐州市电教与装备发展中心主任周岩主持。

重庆市大足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石朝勇的报告《AI赋能、匠心精琢 以“智研慧教”点亮数字教育新未来》深入探讨了技术驱动下的教育变革。报告围绕“精准、智能、生态、未来”四大关键词,提出了通过精准诊断和智能平台构建来提升教育质量的方法,并强调了构建教研共同体和推动教育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最后展望了智慧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兼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郭志美的报告《聚焦智能研修平台,构建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介绍了苏家屯区如何将教育数字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实施“五个一”行动,全面推动智能研修平台的应用,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师成长、教研模式创新等多方面的突破。

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信息中心负责人沈乃飞的报告《智驭未来教育、赋能教师成长的南京江北行动》分享了江北新区在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中的创新模式、科研引导、培训先行和技术探索等方面的经验,并对未来的试点方向进行了明确。

成都市金牛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易立铁的报告《基于循证理念的智能精准教研实践探索》讲述了金牛区如何通过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构建精准教研模式,设计分析方法,总结实践范式,实现了教研工作的精细化和个性化。

领航校代表经验交流环节由扬州大学副教授孙发勤主持。

浙江杭州长寿桥教育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罗晓莉的报告《照见课堂,领航成长——基于数据驱动的“镜像”教研实践》介绍了长寿桥教育集团如何利用智能技术,通过“镜像”教研机制,实现教师教学全过程的实时呈现和持续改进,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红星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肖燕的报告《智研探索,数字领航——兴义市红星路小学CPR—MIC智能精准教研》分享了兴义市红星路小学如何通过“CPR-MIC”模式,利用AI课堂数据分析,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

长春市第103中学党总支书记袁波的报告《聚焦智能精准教研,赋能教师专业成长》讲述了长春市第103中学如何依托央馆智能研修平台,探索构建“学创课堂”、探索“研修机制”和探索“辐射引领”新路径,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数字化变革。

创新应用教研团队代表经验交流环节由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幼教室主任杨亚伶主持。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十九中学教研组长赵彤梅的报告《技术融合视域下的化学教学创新探索》介绍了呼和浩特市第十九中学如何利用智能研修平台,构建“数据+实验+生态”融合模式,实现化学教学的创新探索。

厦门市思明小学书记、校长陈雪芳的报告《共学·共研·共创:基于“三核 +”循证的智能化研修创新模式》阐述了思明小学如何利用央馆智能研修平台,推动数据驱动的精准教研,构建教师研修共生体,并通过“三共”策略提升校本研修质量。

湖北大学师范学院(田家炳教育学院)教授、湖北双创教育与产教融合研究院院长柳劲松的报告《共建共享与共生共赢:区域职教智能研修生态的多元协同创新之路》分享了咸宁市试点区在构建区域职教智能研修生态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强调了“共建共享、共生共赢”的理念,打造了职业教育教研联合体,实现了显著进展。

本次活动不仅全面总结了智能研修平台试点工作成效,更为智能研修平台的规模化应用指明了方向。随着智能研修平台的深度应用,必将开创教师专业发展新局面,为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注:本文为企业发布的推广文案,不代表本站观点。

    更多信息请查看企业专区:http://www.ceiea.com/cp7

责任编辑:董晓娟

本文链接http://ceiea.com/html/202504/202504071544160894.shtmlTOP↑

声明: 本网部分文章系教育装备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
2025第十一届亚洲教育装备博览会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展会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