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脱贫壮歌响昆仑
http://www.ceiea.com2020年11月09日 09:55教育装备网
沙漠、绿洲、高原、草原……
广阔的南疆地区,风景壮美,前衔天山山脉,背依巍巍昆仑,怀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集多种地形地貌于一身。
神秘而美丽的风景固然令人神往,但也让南疆诸多地区的发展环境艰苦恶劣,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阻碍。
令人振奋的是,面对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南疆的干部群众没有退缩。他们迎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义务教育有保障、学生资助应助尽助、教师队伍补充优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职业教育助力扶贫……围绕这些工作重点,教育扶贫的光芒照进南疆的村村落落,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曲教育脱贫攻坚的壮歌正在唱响。
异地搬迁,适龄儿童少年一个都没少
车一个转弯,公路两旁热闹的绿洲街景立刻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起伏的沙丘和散落的胡杨。
近一个小时的车程过去,沙漠中突然出现了一小片绿洲,数排整齐的新建两层小楼出现在眼前。这就是此行的目的地:和田地区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达里雅布依新村。
达里雅布依村旧址距离于田县130公里,位于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那里无通讯信号、不通公路,村民以放牧和简单农业种植维持生计。随着脱贫攻坚推向深入,当地另行选址,修筑公路,建起了新的达里雅布依村。2019年9月,该村完成了整体搬迁,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改变的不只是村址。新村里,只需10分钟,就能从居民区步行到崭新的幼儿园和学校。而在老村子里,最近的邻居要串门,也需要在沙漠里跋涉1公里。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要远离父母,去乡里学校寄宿。
如今,站在家门口,就能看见学校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村民海如汗·买吐送高兴极了:“学校离家这么近,孩子自己就可以走路上学,再也不用发愁送孩子上学的事了。”
无独有偶,在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有一个距离县城400多公里的塔尔塔吉克民族乡。为了让这里的241个孩子能像城里孩子一样接受到良好教育,塔尔塔吉克民族乡学校新建了教学及辅助用房,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孩子们坐进了宽敞明亮、设备先进的教室,接受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在和田地区策勒县固拉哈玛镇小康新区小学,232名学生中179名来自昆仑山里的搬迁户家庭。在这所新学校里,孩子们吃着免费的饭食,穿着免费的校服,在教室里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塑胶跑道上奔跑玩耍,再也不用担心以往的土操场上漫天的黄沙落满衣服、头发。
在南疆,像达里雅布依村、塔尔塔吉克民族乡、固拉哈玛镇小康新区这样的村落还有很多。通过异地搬迁、就地改造,一个又一个村子的公共服务设施得以完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曾经困扰当地群众的子女入学问题,已经得到根本解决。
新的生活带来新的变化。2019年10月,因看好家乡的潜力,达里雅布依乡第一位大学生库尔班罕·买提肉孜回乡创业,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她牵头成立“沙漠守望者”旅游专业合作社,吸引当地10余名贫困户加入。
离开沙漠,又回到沙漠。走的时候,沙漠不过是一望无际的黄沙,回来的时候,黄沙却已孕育着“点沙成金”的希望。
学生资助力度大,实现一个都不落下目标
肉孜托合提的家,在昆仑山脚下和田地区策勒县奴尔乡一个名叫巴格贝希的村子里。昆仑山融化的雪水从他家门前流过。
今年23岁的肉孜托合提在中央民族大学读研一。作为村里第一个研究生,他是全村人的骄傲。然而,艰难的家庭条件让他的求学路充满了坎坷。
一眼看上去,肉孜托合提家和别的村民家没有什么两样。走进大门,两位老人坐在院子里,一看便知身体状况堪忧。“这家人是因病致贫的,家里7口人,除了两位80多岁重病缠身的老人,还有3个上学的孩子。”策勒县教育局扶贫办的干部说。
当初得知考研成功,面对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肉孜托合提犯了难:如果去北京读书,不仅没钱交学费,家里也没有劳动力了。一筹莫展之际,县教育局给他送来5000元资助款,村委会帮忙筹集了3000元助学金,乡政府也奖励他7000元,驻村扶贫工作队决定为他提供每个月1500元的生活费。这样算下来,学费、生活费都够了。
“是党的好政策让我能继续学业,研究生毕业后,我要回到家乡工作,报答家乡,回报社会。我永远都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社会贡献力量。”肉孜托合提激动地说。
得益于精准资助政策,策勒县很多像肉孜托合提一样的贫困家庭子女得以通过受教育改变命运。策勒县将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孤残学生、低保家庭子女等8类人群纳入资助范围,确保贫困家庭学生精准资助和差异化资助全覆盖,2019年为1521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助学金522.4万元。
在喀什市叶城县,依力克其乡小学结合全县建档立卡信息比对数据,组织92名教师对全校1960名学生开展了家访。通过家访了解的情况,学校对辖区内604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建立了信息台账,清晰记录学生家庭住址、成员情况、致贫原因、享受教育资助政策以及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等内容。针对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对一”帮扶措施,指定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包联,结合“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不定期开展帮扶。
学生资助是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问题的根本保障,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稳定脱贫和高质量脱贫的重要举措。曾经,手捧录取通知书,寒门学子喜忧参半:喜的是寒窗苦读十余载,今朝终于如愿以偿;忧的是贫寒家庭再添负担,追梦之路备尝艰辛。通过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各个教育阶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充分发挥职教助力脱贫攻坚作用
“毕业后,我通过校企合作到阿克苏市红旗坡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工作,3个月实习期结束后,每月工资收入2500元至4000元。”2016年9月,家住阿克苏地区拜城县铁热克村的库都斯·库尔班,成为阿克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专业的一名学生,3年学习结束后,顺利就业的他已经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
和库都斯·库尔班一样,那一年,有200多名同学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就业。在阿克苏,像这样的中等职业学校共有8所,它们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兜底作用,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紧跟企业岗位需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打下了扎实基础。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教育,是实现“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重要手段,在教育脱贫攻坚中是最直接、成效最明显的扶贫方式。近年来,自治区深入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南疆职业教育对口帮扶计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推动南疆职业教育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助力脱贫攻坚的能力。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托管多所南疆中职学校,全方位帮扶,极大提升南疆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乌鲁木齐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叶城县职业高中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投入80万元帮助叶城职高建成了200个工位的中餐实训室,每年选派两名教师赴叶城工作,3年共接收17名教师来校开展专业基础培训。通过乌鲁木齐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帮扶,叶城职高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为叶城县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6年以来,10省市124所职业院校对口支援南疆四地州50所职业学校,还有25所自治区内优质学校帮扶南疆四地州47所中等职业学校,实现“对口支援”与“对口帮扶”南疆职业教育全覆盖。据统计,仅内地院校,就年均资助南疆职业学校资金1.5亿元,援助实验仪器设备近1000万元,选派干部、教师挂职800人次,年均送教培训教师1500余人次。
为帮扶洛浦县发展职业教育,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累计选派近60人次赴托管学校洛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培训与教学,手把手带领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同时,以“师带徒”“影子培训”等方式对托管学校教职员工培训,累计培训300余人次,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升。
阿依努尔2017年从县中职校毕业后,回乡当了一名兽医。“她负责村里养殖户的特色养殖服务,全村200多头牛、1000多只羊,还有5万多只鸡的技术指导和防疫工作。”洛浦县布亚乡畜牧站站长木合塔尔说,“这些毕业生回到村里工作,对村民养殖户来说,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很多村民都离不开他们了。”
“一家一个孩子读职业学校,毕业后一个月挣3000元,一年3万多元,就可以带动全家脱贫。”洛浦县教育局局长高电坤说,“新疆农职院托管后,学校已有毕业生5000多人,这背后是5000个家庭,这些学生都有了工作,挣到了工资,意味着这5000个家庭都脱了贫。”
(南疆地区报道组成员:高毅哲 蒋夫尔 唐琪 焦以璇 武冰洁 执笔:蒋夫尔 高毅哲)
责任编辑:董晓娟
本文链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