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将与人工智能展开一场赛跑……学习空间的重构至关重要
http://www.ceiea.com2023年03月19日 21:31教育装备网
在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的“印迹有痕”版画空间中,大班的孩子们在游戏区域中,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将各种印记印在画纸上;
另一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印制区域,用专业制作装备,将实物肌理与印痕建立联系,设计制作版画作品;
而一旁八年级的学生正在用数码印染的装备和技术将自己的篆刻作品印在文化衫上……
这所“十五年一贯制”的学校内,空间是“动态”的。学校根据不同年段孩子的特点,为他们打造了可同时满足不同需求的学习空间。
在未来,学校的环境将发生哪些改变?
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无处不在?
……
3月15日下午,2023中国国际教育装备(上海)博览会主论坛——“育人方式变革背景下的学习空间融合创新”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
论坛上,各专家和校长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学习空间的创新和变革。
从细微处入手
学习变得无处不在
上海市黄浦区北京东路小学校长王燕萍介绍说,原先学校地处热闹的市中心老城区,多年以来学校一直“蜗居式”办学,直到2019年,学校的建筑面积从原有3700平方米增加到了8000平方米。
于是,学校以育人为价值进行了创新和重构,从细微处入手,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和校园文化的同时,也让学习变得无处不在。
北京东路小学的食堂出入口处有一个智能农场,农场里的各类种子和玻璃箱里的蔬菜都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们的补充生物知识。
校长王燕萍说:“这样的主题设置将孩子的生活和学问之间建立起了联系,也让他们养成了发现问题的习惯。希望孩子们在自由、共享的空间内尽情探索、互相交流。”
此外,学校还利用庭院出入口的空间,设计了科普交互单元;在各层走廊尽端设置了公益小屋;校园的各层角落中都散落着创意角、问题板等。
上海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长竺建伟认为,学校校舍的设计已经是固化的了,所以一定要将学校现有空间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实现学习空间的重构。
他说:“这样一个空间要为学习者获取资源、互动交流以及探究体验提供便利,以此来支持学习方式的改革。”
但是,竺建伟也提到,物理环境重构还需要软环境的加持,包括教学的组织形式、师生关系、教师的行为和制度设计,这样才能真正地达成育人目标。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则认为,学习环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既包括学习资源,又包括人际互动的软性资源。
他表示,学习空间重构既要关注学习过程中提供给学习者的资源、信息、认知工具,还应该关注老师、同伴等人际因素对于学习者的支持。
因此,尹后庆提出,学习空间重构还应当全方位地服务于人的学习和成长。让学生建立起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理解知识学习的意义,学会在变化的情境中知识的迁移,形成应对变化的关键能力。
未来,是一场与人工智能的赛跑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建设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网班”。
学校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差异,对“网班”的学习资源进行分级分类,形式包括视频、PPT、动画、文档等。
学生通过前测评估后,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层次和能力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互动讨论等,遇到难题时还能及时向老师求助。
据悉,学生在通过练习测评后,就可以进入下一个模块的学习。
老师则针对测评反馈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给予学生线上或线下的集中指导或个别答疑、辅导。
除了物理空间的重构,虚拟空间的重构也成为了论坛上被热烈讨论的话题。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学习科学系副主任屠莉娅表示:“我们身处一个数字化的时代,所面对的学习者是数字原住民,因此‘如何来连接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屠莉娅提议,教育者可以利用好技术的脚手架来扩大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机会,将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可视化、增强现实、游戏模拟等方式,帮助学习者将课堂中的学习和实践建立起连接,并且把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带入课堂。
然而,随着ChatGPT的出现,很多人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未来,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吗?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他表示,技术是在不断更新迭代的,而教育更是一场与人工智能之间展开的赛跑。
他认为,当下教育装备所要破解的是以下这样几个难题:
·教育多样化不断被弱化;
·学生的想象力被抑制;
·教育趋向平庸。
对此,倪闽景提出了这样几条建议——
·促进更多样的学习;
教育多样化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本质,这也是教育装备带来的最大价值。
·强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未来需要更多的“硬核科技”,少一些按下“一个按钮”即可完成的操作,多一点过程性的呈现。
·建立起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新连接;
这是一个全新的空间概念,以前只需要建立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连接,现在多了一个数字世界。“教育装备如何来体现这三个‘世界‘之间的连接”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用“大概念”来提升教育境界、培养想象力;
“大概念”是当下孩子比较缺失的方面。教师需要让孩子的思维上升到宏观的层面,发自内心地觉得学习是有意义的。
·适应未来世界发展的学习装备。
教育装备应当走到教育前面,给孩子们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
让孩子的成长“有迹可循”
论坛的最后,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忱围绕“育人新方式的空间融合”提出了5点建议。
·学习空间融合创新要因地制宜,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空间融合创新并不是引进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打造所谓的“高大上”,而是因地制宜地为孩子们的发展和身心健康提供最大的可能。
·空间融合创新要满足适应现代学习的新样态;
现代学习的新样态是“五育融合”,更是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空间融合创新要跟上科技发展的新步伐;
当一个个体在群体学习得不到满足时,虚拟空间可以作为其学习内容、学习课程、学习行为的延伸和补充。所以,这个空间要满足个性化需求,未来,学校对虚拟空间的打造要考虑人、机、网三者的融合。
·空间融合是全社会的事;
教育空间融合是为孩子们创造幸福的事。因此,除了教育主体要发挥功能和作用,还需要社会、企业、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关注,要把育人工程变成一个全社会的工程。
·空间融合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有参与感和满足感,同时,也有喜悦、有感受、有体验、有互动。
崭新的空间也将记录下孩子们的成长轨迹。
责任编辑:董晓娟
本文链接:TOP↑